返回

医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百零一章 农村改革(上)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亡国,但宋代却不必为此担心。因为其他朝代都是强征的民夫,不给钱不说,甚至连口粮也得自己准备,对那些贫民来说,这几乎就是死路一条,他们当然会造反了。

    而宋代都是出钱雇佣民夫来完成的,大家有活干、有钱拿,高兴还来不及,又怎么会造反呢?而且特区在赵旉的一系列制度下,官吏从中克扣贪墨的情形要收敛很多,民夫们就更加不会有什么意见了。

    其实所谓“透支民力是亡国之道”,这“透支民力”应该改成“盘剥民力”才对。如果是自觉自愿的等价交换(或者是偏离程度不太离谱的不等价交换),民力再怎么用也不会有问题,而极不公平的交换,甚至是以暴力手段来无偿剥夺,将百姓逼上绝路,那就确实是亡国的前兆了

    由于淮南此前连年战乱,出现了大量的无主之地,其中的大部分都被卫王府利用推行“摊丁入亩”的机会无偿接收,所以建设农场所需的土地倒是多得很。但赵旉这样做还是引起了很大的非议,尤其是一些逃难他乡的地主士绅,几年后回来一看,自己的地已经被王府占了,自然是非常不满,到处说赵旉的坏话。

    其实这些人中也有很多是被留守的士绅或者王府安置的流民占掉了田产,但他们背井离乡,现在大多势力大损,又怎么斗得过那些留下来的地头蛇呢?而那些流民则是贱命一条,他们可犯不着为了那点田产弄出人命来。于是,在他们眼中代表朝廷的卫王府就成了他们攻击的主要目标

    赵旉怎能受此鸟气,他干脆立法作出规定,无论出于什么原因,土地闲置超过两年的都将被直接没收,让他们早点死心。其实这也是为了方便管理的无奈之举,在淮南这种与敌国毗邻的地区,土地所有权的更迭是非常频繁的,如果逃离很久产权依然能够保留,那岂不是大多数土地都只能闲置了?
网站无法打开请发送任意内容至邮箱 ltxsba@g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