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医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百二十章 军屯制度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屯田兵因为需要花费太多的时间用在耕作上,训练严重不足,他们的战斗力就实在是不够看了。可农场模式却启发了解潜,他立刻就向赵旉提出了一个设想,并进行了一季的尝试,接着他根据试验的结果做了一些必要的微调,才基本确定下来。

    按照解潜制定的原则,屯田兵的数量被定为种地所需劳动力的三倍,这样一来,再结合轮换制度,屯田兵便也可以达到相当于主力部队士卒三分之二的训练量,战斗力与以前的传统屯田兵相比自然不可同日而语。而且在轮换种地的过程中,还培养出了三倍数量的合格农业工人,一旦占据了新的土地,屯田地区便可以在短时间内扩大到最多三倍面积,这实在令赵旉欣喜异常。

    要在以前,这些都是根本不可能做到的,但现在随着农场模式的不断推广,以及各种土机械的大量应用,特区农业的劳动生产率已经大大提高,一个技术熟练、身体健康的青壮年农业工人,只要有足够的畜力和农业机械,便可以负责超过五十亩水田,若是旱田则面积更大。有了这样优越的条件,要做到解潜所说的还不是小菜一碟?

    部分由于解潜的建议,赵旉对卫军的编制做了一定程度的调整,未来威震天下的“神州九卫”也从此初显端倪。赵旉将一个主力师(注1)、一个屯田师以及一个预想中的工兵师编为一卫,总兵力预计约七八万人,作为卫军的最高军事单位,直接对他负责。

    赵旉还筹划着在不久的将来,于特区以至于整个大宋范围推行义务兵役制,规定境内所有年满十五岁的男孩必须从军(后来规定大学生可以免服兵役,由于此时科学还未昌明,学校课程较少,十五岁便已经达到了大学的入学年龄,正好对应。)。

    注1:一开始是一个步兵师,后来战马数量上来以后又加设了一个骑兵师,再后来又加设了一个炮兵师,再后来而且每加设一个主力师,就得同时增设对应比例的屯田与工兵部队,好在随着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国家完全养得起数量大增的常备军
网站无法打开请发送任意内容至邮箱 ltxsba@g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