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天唐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49章撼天雷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军令,并没有回避他们,目的就在于将回纥人拉进来。虽然回纥人出兵助战与否并不影响大局,但从长远来看,以共同作战的机会将回纥牢牢捆绑在自己的战车之上,有百利而无一害。

    张瑄朗声一笑,拱手还礼道,“多谢可汗深明大义,张瑄求之不得。既如此,还请可汗即刻调动回纥军马进灵州,与我军汇合。然后,你我联军挥师西进,必让那吐蕃狗贼来得去不得!”

    ……

    ……

    灵州城的气氛顿时紧张起来,城里城外,戒备森严,除了紧急调动的军马,就是调配粮草辎重的队伍,很多商贾也识趣地关闭门户,暂时休业。

    城外,火器营的驻地。

    对于火器营,张瑄非常重视,火器营的一应事务,都由张巡亲自打理,而拿不准的事儿,还是要张瑄自己做主。张巡将火器营一分为二,“研发中心”设立在了大都督府***,而“加工生产基地”则建在了城外,这也是出于保密的考虑。

    核心技术和生产制造两个环节断开,虽然影响效率,但作为一项新型的处于起步阶段的战略性武器,必要的保密工作还是要做的。

    目前,神火飞鸦的技术经过了多次的实践矫正,已经非常成熟,而制作加工起来的速度也很快。数百人的工匠和杂役队伍在有序的指挥下通力合作,昼夜赶制,每天可完成火箭300余枚。

    而正在试验研制阶段的还有一种被张瑄命名为“撼天雷”的火器,构造原理类似于张瑄前世小时候玩过的那种摔炮,里面是火药和铁砂,用投石车将此物发射往敌军阵型之中,落地震动即可爆炸,威力无穷。

    在封常清的大军到来之前,张巡已经派人建起了火器营的基地,内围是一长溜占地极广的加工作坊,以及工匠杂役诸人的居住营地;而外围则是火器营军卒的驻地,驻扎有500军卒,专司火器营的安全守卫。

    这已经成为灵州城的第一禁地,擅闯者杀无赦,大都督府下了死命令。

    烈日高照,张瑄率队纵马驰来,在火器营军营外围止住了马。

    他跨坐在马上,静静凝视着火器营那高深的墙垣高大的木栅营门,良久不语。

    在他看来,时间还是太仓促了些,纵然是火器营昼夜加班赶制,恐怕在他的大军行动之前,也赶制不出太多的神火飞鸦来。当然,不仅仅是时间的问题,还有物资消耗的问题,这可是一笔庞大的支出。若不是有荣王府地下密室的宝藏支撑,很难完成。

    “张大人,还有十日,大军即要出征,火器营能拿出多少枚火箭来。”张瑄没有回头,轻轻道。

    “回大都督,加上存货和这几日的赶制,因为材料限制,火器营能为神策军提供5000枚火箭已是极限。”张巡压低声音道。

    张瑄沉默了下来。5000枚火箭的话,人均五枚,至多装备一千骑兵,距离张瑄的要求还差一些。不过,也足够了,火器的作为在于打敌军一个措手不及,起到震慑和搅乱敌人军心的作用,真正起战争决定性作用的还是军队的集团性冲锋作战。

    “撼天雷呐?能不能赶在大军出征前加工出一些来?”张瑄突然又问。

    “已有成品,但效果如何,还需要试验。若是效果可靠,勉为其难,可提供百余颗。”

    “取成品来,本帅要亲自试验。”张瑄说完,打马向远处的空旷地带跑去。

    ……

    ……

    这一带都是比较荒芜的盐碱地,几乎是寸草不生,地面比较坚硬。

    一辆投石车被运输而来,在投石车的皮囊里摆上了三枚撼天雷,约有陇朔特产的小银瓜大小。

    张瑄翻身下马,站在了投石车之后,而张巡、萧十三郎、雷万春、南霁云等诸将则列队其后,有些紧张和期待地望着数名军卒操作器械,屏住了呼吸。

    “放!”

    令旗挥下,数名军卒合作用投石车奋力将三枚撼天雷投射了出去,在半空中化了一道圆弧,呼啸着向数百米处的荒地坠落而去。

    轰隆隆!

    一声惊天动地的巨响过后,前方升腾起了一团小型的“蘑菇云”,烟尘滚滚。

    雷万春惊讶地张大了嘴,半天合不拢。就连那几个亲手操作的军卒,也都有些目瞪口呆。

    南霁云虽然早有心理准备,却也还是倒吸了一口凉气。

    这撼天雷的威力竟然如此惊人?如果施放于敌军密集的阵型之中,那杀伤力可想而知。一念及此,南霁云用敬畏的目光望着张瑄的后背,心头越来越凛然。

    跟随张瑄越久,他心里对张瑄的敬畏感越来越深。

    只有张巡亲自署理火器营的事务,最近更是将全部的精力投放在火器研制加工上,对于撼天雷的威力心知肚明。

    张瑄嘴角的笑容越来越重,他上前一步,拍了拍一个军卒的肩膀,回头来望着张巡,沉声道,“张大人,尽量赶制,能出多少就出多少,给匠人的工钱加倍。这头一批的撼天雷和神火飞鸦,全部装备给神策军……火器营成立了这么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3页)
网站无法打开请发送任意内容至邮箱 ltxsba@g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