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山渐青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百五十一章 赵祯的决定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要根据实际规划出引水渠道,尽量照顾到更多的农田,除此之外,还要负责指导百姓打井浇灌等事宜。”

    费应南恭应一声,许清又转头对于清和冯雨说道:“提举司要做好旱情的监控,各地的状况要以最快速度上报,同时对那些失收的农田,要及时指导百姓做好播秧重插的准备,这一点研发司也要配合提举司;我会让银行再次对灾区发放青苗款。”

    等于清泉和冯雨答应下来,许清又对张正问道:“目前常平仓可还有余银?”

    “禀许少卿,按照您的指示,去年的截留款基本已用于囤积粮食,总帐上只余两万一千多贯,许少卿若想收购粮食,这点钱收不了多少的!”

    “不管了,有多少收购多少,常平仓要严阵以待,对各地的粮价要做好监控,及时上报,粮价一但上长,便着手平抑;

    但要视各地情况而定,今年粮价上涨已成定局,咱们上次又抽调了十多万石前京西南路,所以,旱区以外的地方,粮价还在百姓承受范围时,出粜量就尽量少一些;

    咱们要尽可能的把粮食囤积到最后,到时旱区一但出现大范围欠收,才好把粮食用于救命!我要说的就这么多,你自己拟个章程出来吧!”

    许清交待的这些事情可不好办,既要保证各地粮价不飙升过高,又要尽量囤积粮食,这个尺度掌握起来很困难;

    但张正还是严肃地答道:“许少卿放心,您吩咐的这些下官一定尽力做好,少卿大人,必要之时,下官是否可以先向大宋银行贷些款项用于囤积粮食,待到粜出粮食后再作偿还?”

    常平仓的资金不经三司,自成体系,是由各州县税收中定量截留的,上州一到两万贯,中州则几千费,视各州的赋税总量而定,许清想了想说道:“可以,但三司也正在拨款收购粮食,若是咱们再大量收购,反而会加快粮价上涨,所以你要根据各地实情,酌情而定!”

    “下官明白!”

    “这是咱们司农寺第一年主管农桑,做得是好是坏,御使言官及朝廷各部门都在看着咱们,所以我希望各位要履行好自己的职责,便是大灾之年,咱们也要确保大宋粮食增产,粮价稳定!”

    “喏!”

    几个手下主力干将齐声回答,很有军中的味道,这在其他部门是不可能看到的,许清满意地点点头:“拜托各位了,去吧!”

    等几人退出签押房,许清长长的吁了一口气,靠在椅子上闭目养神,这些天除了听取提举司的汇报外,为了掌握第一手确凿的资料,亲自奔波京畿各州县,查看旱情,观察河道,才得出今天这翻对策出来,一切已布置下去,就看成效如何了。

    这时一个小使在门口迟疑地出声请见,许清一看是门使,和声说道:“老戴进来吧!有什么事吗?”

    “许少卿,您府上昨天来人,交待小人说,少卿大人回来后请您尽快回家一趟。”

    许清眉头一蹙,难不成家里出事了?

    “说是什么事了吗?”

    “回许少卿,您府上的人没说。”

    “嗯,麻烦你了!”

    许清心里有些不安,家里人从没有来寺里找过他,看来家中是真出了什么了,看看手头上工作交待下去后,在司农寺暂时也没有什么事,许清便找来司农寺中唯一比较清闲的田籍司主事曹谦,吩咐他坐镇司农寺,有事随时到家里找自己,这才带着几个护卫回家去。

    路上荆六郎埋怨道:“陈平那厮也真是的,府上有事怎么也不派人早去并报一声,回府有他看好!”

    街上人流如织,许清就算心急,也只好放马慢行,荆六郎说得倒是,上次让他到庄子上挑选的几十人,现在也都成了家里的护卫,并不缺少人手。

    “六郎,回去看看什么事再说吧!”

    等许清回到太平桥,就见小颜站在门前的河边看人卖鲜鱼,卖鱼人乘船沿河叫卖,船头有一方格,鱼就活在方格里,有人来卖,便随手折下一条柳枝串好发售给买主。

    许清几人的马蹄声惊醒了小颜,这回没等她出声许清就问道:“小颜,家里出了什么事?”
网站无法打开请发送任意内容至邮箱 ltxsba@g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