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山渐青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四百三十三章 风尘满路君何处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当初对黄头回鹘,是谁高喊打完再说的?大锅难道就不无赖吗?”不跳字。

    “呵呵,那还不是跟你学的此事休要再提,回想起来,此仍我一生最不光彩的一战,不提也罢,不提也罢啊”

    “切,读了几本书,学起人家假清高来了,就当我没你这个大哥众家,走今天上场的一个都不许缺,哪怕是抬着,也要随我去大块吃肉,大碗喝酒,谁他娘的最后若是还醒着,滚回家抱娘们去终生不许他说是贼配军哈哈哈……”

    “呜呼大块吃肉,大碗喝酒们,随着国公走”

    “呜呼…….”

    场中顿时欢呼如雷,响应如潮,狄青不禁苦笑,这个二弟每到军中,总能激起士兵无限的热血,这等做派,满口粗话,一脸狂放,若谁还说他是个文官,狄青估计要忍不住拿刀砍人了

    营中酒肉飘香,欢呼畅笑,士兵们争着上前与许清拼酒,许清曾是他们的三军主帅,带着他们踏破贺兰山,捣毁兴庆府,许清的到来,让他们不禁又想起那些尚未远去的峥嵘岁月,热血疆场,曾经生死悬一线,曾经杀破敌阵百万兵,这一切如今都付酒歌笑谈中。

    许清是来者不拒,酒到杯干最后喝得不醒人事才被士卒抬回帐中。

    许清到了玉门关还不算,带着几百人呼啸越过祁连山,驰骋柴达木盆地,直冲到昆仑山下,在巍峨的昆仑山下起帐而居。

    荆六郎也不管了,反正许清自从到了边塞,整个人开朗多了,每天与士卒杀得一身臭汗,畅饮大笑,仿佛再没事一样,总比前段总是沉默不语的好。

    许清在昆仑山住了几日,不时向西极目眺望,仿佛在寻找西面吹来的气息。

    最后等来了赵祯招他回京的圣旨,才不得不恋恋不舍的告别狄青等人,无精打采的踏上东归的旅途。

    玉门秋风捎寒意,

    千军道旁送归去。

    胡尘万里草枯黄,

    霜天晓角雁声凄。

    许清一路东行,到了兰州又绕道青唐,既然来了,就看个遍吧,这些新拓之土上的情况如何,也是值得细细考量的。

    整个个青唐地区人口还很少,原来的青唐羌大都被迁到了陕西四路,而后续迁来的大宋百姓还没有完全迁到,毕竟对待本国的百姓你不能象对待强迁的党项人一样。

    国内百姓迁徙前就得为他们打好基础,规划好安置措施,否则搬来了大量饿死冻死,不这但苦了百姓,也有损朝廷形象,即便迁来了,估计也会有大量百姓不堪苦楚,逃回内地,这样那就乱了。

    所以内地百姓迁向河西、青唐这些地方都是一步一步来的,一批一批的,争取一批安置好一批。

    现在这些地方还属于半军管状态,朝廷在六月不但开了一次恩科,对裁下的冗员也进行了一次策论考试,从中挑选出了一派官员管理这些地方,但也只是把主体构架搭起来而已,这些地方不象内地,百姓住得通常都比较辽阔松散,给管理上带来了一些不便之处,在这些新来的官员还没熟悉之前,还需要军方协助,这就出现了日前的半军管状态。

    经过这次大裁员,这些有幸从新为官的新遣官员,都比较珍惜这次机会,许清一行所过之处,感觉这些官员还是比较负责、实干的,基本没有了原本内地官员那种散慢的作风,这个很好,许清看得很欣慰,总算数万将士的血没白流,命没白送,按此发展下去的话,不出三年,这些地方就切底成为与内地一样的国土了。

    看完青唐,许清一行沿着渭水东行,一路上驼铃声声,商旅连绵,随着河西走廊收回,陆上丝绸之路再次被打通,断绝来往多年的客商趁着这当口,会不抢着贩运两边紧缺的物资商品呢

    眼前的情景,仿佛又回到了大唐鼎盛时期

    第四百三十三章风尘满路君何处

    第四百三十三章风尘满路君何处

    *
网站无法打开请发送任意内容至邮箱 ltxsba@g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