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汉魏文魁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十九章 、殆天授也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为叵测,你以为他退缩的时候,他可能立刻就会展开反攻,你以为他要攻击的时候,可能正打算退守,实在太难应对了。

    还不如再次把他拉到身边来,一方面培养感情,拉近距离,另方面也潜移默化,趁着他还年轻的时候,让他多少接受一点自己的治世理念为好。

    而在曹操看来,司马懿确实是良吏,但也没有什么特别的,这种守牧之才,他手下一抓一大把,是勋想要,给就是了,没什么为难。当下点头应允,又问:“尚有三否?”

    是勋低头想了一想,突然又再抬头:“主公欲得平州乎?”

    曹操说我当然想要得到平州,别说平州了,扬州、荆州、益州、梁州、凉州……只要是大汉朝的疆土,我希望能够全都捏在自己……啊不,归于王化,直属于朝廷,而非诸侯割据,各霸一方。只是:“恐今非征平之时也。”宏辅你不是出使一趟辽东,回来跟我说公孙度枭雄之姿,不易应对吗?他若是横在中原腹地,哪怕付出再大代价,我也要去讨伐他,但天幸他蜷曲一隅,不为大患,我现在还真没有精力去收拾他。

    是勋答道:“勋幼少时客居乐浪,乃思定平州、退句丽,而能返乐浪,甚而复武皇帝朝鲜四郡也。固然,公孙升济非易与辈,然其人终究垂垂老矣,其臣多难任事,嗣子康又止平平。倘或升济有所不讳,则朝廷当速发大兵以取辽东,若待公孙康继立,则难定也。”公孙度活不了多久啦,要是他突然挂掉,臣僚、儿子,都没他那么能干,辽东政权就会产生哪怕是短暂的一段“硬直期”,趁势而取,良机难再。

    是勋光提了公孙康了,没提公孙恭,因为这个公孙度的小儿子,他此番出使襄平的时候,恰在外郡,没能见着。但更重要的是,根据史书所载,公孙康去世后便传位兄弟公孙恭,然而公孙恭身体病弱,甚至“阴消为阉人”——彻底丧失了生育能力——公孙康之子公孙渊趁机悍然发动政变,抢了班,夺了权。所以除非有惊天大逆转,否则此人更不足虑。

    是勋跟曹操提这事儿,就是希望能够在幽州保持一支力量足够的机动兵马,可以因应时局的变化,随时发兵辽东,牵绊住公孙家,以待朝廷大军来援,将之一举荡平。曹操沉思良久,勉强点了点头,然后问是勋:“以谁为将镇幽?”

    其实是勋提出这个建议,还有更深一层的考量,那就是在幽州放一大将,就等于隐性地分化了自己手中的兵权,则中枢将不会再起疑虑。既然如此,对于派谁为将镇守幽州,他更不能发表个人意见了——“勋无所属,唯主公之命是听。”

    曹操绕着圈子踱了几步,又抬起头来瞟一眼是勋——曹老大精明着呢,是勋在顾虑些什么,为何献此谋划,他心里如同明镜一般。既然如此,那就必须放一个有威望、能服众,既肯服从是勋的指派,又不至于文武彻底沆瀣一气的将领。他原本属意高览,可是想想高览终究是降将,威望不足,只好罢了。曹洪呢?也不成,威望倒是够了,但就他那火爆脾气,哪怕跟是勋再说得来,也必然不肯甘心听命啊。

    最后决定:“以于文则为中郎将,助卿守幽。”留下于禁吧,此人虽非军中大将,资历、威望也逐渐培养起来了,尤其他能整兵,讲原则,暂且留在幽州最为合适。按照曹操的想法,不见得公孙度短期内就会挂,那干脆让于禁跟幽州募兵整军,我若南方战事吃紧,就可命其将兵南下守许,方便把许都的后备兵马都调到前线去。说白了,幽州正好当预备军基地。(未完待续请搜索,小说更好更新更快!
网站无法打开请发送任意内容至邮箱 ltxsba@g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