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天兵在1917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41 无题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其微弱的。我们必须团结更多的同志,而不是将他们变成我们的敌人!”

    李晓峰的这一番话还是很有道理的,虽然之前在军委、在苏维埃最高主席团取得了胜利,但胜利的优势确实非常小,支持托洛茨基和列宁的势力跟他们的力量对比是相当小的。甚至可以说就是五五开。

    要知道。这还是他们在之前就占有优势的部门发动突然袭击采取的胜利。连在这些地方都几乎谈不上什么优势,在占劣势的政治局,那怎么弄?

    而就如李晓峰刚才所言,之所以他们的优势不突出,关键的原因就是列宁在支持托洛茨基,因为列宁的支持,导致列宁派内部的力量被分散了。那么这些暂时支持列宁的人,真心是拥护列宁的主张。是喜欢托洛茨基吗?

    可能有一小部分是这样的,但是绝大部分继续跟着列宁走的人,恐怕更多的是出于惯性,源于他们对列宁的盲目信任,源于列宁之前通过不断成功积累起来的威望。

    也就是说,他们暂时是在盲从列宁,他们并不是托派的人。一旦列宁不在了,他们很有可能会立刻重新加入到斯大林和斯维尔德洛夫这边。

    这种时候,对这些中间派需要的不是批评和打压,那只会将他们真的赶到托洛茨基那边去。正确的做法是说服拉拢。是让他们认可斯大林和斯维尔德洛夫政治联盟。

    如果要这么做,最重要的就是释放善意。是让他们知道斯大林和斯维尔德洛夫的联盟才代表了列宁派的未来。那么任命伏龙芝当军委主席就很有意义了。

    试想一下,连伏龙芝这种对列宁惟命是从的人,斯大林和斯维尔德洛夫都能够用,而且还是果断地重用,这说明了什么?不光说明斯大林和斯维尔德洛夫的政治开明,说明他们之前反对列宁同志不是出于维护小集团利益,而是真的为列宁派着想。

    同列宁“自私自利”支持托洛茨基这个外人相比,斯大林和斯维尔德洛夫“大公无私”的维护列宁派利益,谁好谁坏这不是一目了然吗?

    更何况,如果斯大林和斯维尔德洛夫对伏龙芝这种铁杆反对派都能不计前嫌,那些一时糊涂搞不清方向的人自然是更加不用担心秋后算账了。

    当斯大林和斯维尔德洛夫搞清楚了李晓峰的真实意图之后,也不得不承认某人确实更加高明,让伏龙芝当军委主席确实更加有利。

    实际上当列宁获知伏龙芝被提名担任军委主席时都有些惊叹,因为按照他的认知,斯大林和斯维尔德洛夫还没有这么高明的政治手段。那两个人更擅长直来直去的手段,而不是这种拐弯抹角的手段。尤其是当他得知这个建议是李晓峰提出来的时,更是大吃一惊,他第一次开始意识到,他看轻了某人的政治智慧。

    那么李晓峰就真的比斯大林和斯维尔德洛夫更高明吗?不见得,也不可能。之所以他能想到这种拐弯抹角的办法,很重要的原因是这位是从天朝穿越过去的,东方的政治思维弯弯绕绕的更多,能想到拐弯抹角的法子自然就不足奇怪了。

    那么李晓峰想出来的办法好用吗?应该说还是有一定作用的,确实让一部分原列宁派中的骑墙派开始向斯大林—斯维尔德洛夫联盟靠拢。哪怕是列宁不断地做说服和解释工作都没有意义。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了1934年年底,在不断地交锋中,斯大林—斯维尔德洛夫集团和托洛茨基联盟的势力版图基本趋于稳定了。总体上看,在军委双斯联盟势力更大,而在人民委员会托洛茨基联盟更有优势,至于在党委尤其是政治局,双方到显得势均力敌。

    当然,双方也不是没有试图打破平衡,可是试探性的互相攻击了几次之后,双方都发现心有余而力不足。在列宁的支持下,托洛茨基不太可能被双斯联盟击垮,而双斯联盟在接管了列宁派接近75%的势力之后,托洛茨基也拿其没辙。

    于是乎双方就这么僵持了下去,下一次平衡被打破的时候,恐怕要等到1935年的2月份了,在新一届大会上,为了今后五年的政治利益,双方必然有一场血战。

    不过暂时还有那么一两个月的时间,而在这段时间里,国际形势还在不断地发生深刻的令人忧虑的变化。

    从1934年开始。纳粹基本上算彻底控制了德国的国家权力。从这一年开始。纳粹开始不断的用各种小动作试探英法两国的反应,与此同时一战后形成的苏德蜜月期也告一段落。可以预见,在未来极短的时间内,小胡子会很快带领德国突破《凡尔赛合约》的束缚,走上军事扩张的道路。

    如果说纳粹德国的军事威胁还是将来时,那么日本在东北三省以及中国华北的扩张就显得咄咄逼人了。长城抗战失败,导致了国民政府实际上丧失了对长城以北国土的控制权。在这一区域,日本的势力快速的膨胀。再加上跟苏联中东路利益和外蒙利益产生巨大的摩擦。这么说吧,双方龃龉不断,一场武装冲突已经不可能避免了。

    “从十月份开始,日本关东军对阿尔山抗日根据地和东北抗日联盟军进行了全面的围剿。关东军调集了一个师团和一个旅团的正规军直扑阿尔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3页)
网站无法打开请发送任意内容至邮箱 ltxsba@g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