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天兵在1917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58 飞机的问题(下)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鱼雷轰炸机、水平轰炸机、俯冲轰炸机和侦察机。

    哪怕是进入三十年代之后,各海军强国已经将水平轰炸机、鱼雷轰炸机和侦察机合为一体,让新研制出的鱼雷机具备上述三种能力,让航母甲板上的飞机运作大大简化了。但是还是必须看到,一艘航母还是得同时运作至少三个机型的飞行器——战斗机、俯冲轰炸机和鱼雷机。

    以一艘航母最大载机量为一百架算,每一种机型都只有三十来架。这也就决定了单艘航母甚至两艘航母的战斗力是很有限的。一次全甲板出击。单艘航母最多也就是投入六七十架用于攻击的飞机。再去掉护航的战斗机,本身为航母编队“打伞”的战斗机几乎就没剩下多少了。而且同时运作三个机型对甲板调度人员以及空勤人员的要求是相当高的,弄不好就要忙中出错。

    如果能将俯冲轰炸机和鱼雷机的功能也合二为一,弄一款全能的海上攻击机,不管是简化后勤,还是优化攻击波次结构都是有利的。实际上海军也有这样的想法,比如英国的梭子鱼和日本的流星改,都是同时具备鱼雷攻击和俯冲轰炸能力的双功能战机。

    按照李晓峰的想法。苏联航母的规模本来就不大,未来可以预计的也就是六艘舰队航母,总载机量撑死了也就是六百架,同时搞几款单一功能的攻击机实在是不合算,发展多功能攻击机就很有必要了。

    那么发展多功能攻击机的难点在哪里呢?很简单,鱼雷轰炸机/水平轰炸机/侦察机要求有优秀的低空性能和较大的航程,而且一般都是三人配置,而俯冲轰炸机则要求有坚固的机体结构和优秀的俯冲性能。

    你想想,让一款战机既要低空性能好,能挂得动差不多接近一吨重的航空鱼雷。还要机体坚固能难受俯冲拉起的高过载,还得有一定的速度不能太慢。最后还得装三个机组人员。要实现这一切,有一个基本前提,那就是发动机必须给力!

    从梭子鱼和流星改的经验看,没有一千六七百马力的发动机,想都不要想搞什么多功能战机。那么苏联此时有这么大功率的发动机吗?很明显是没有的,此时苏联国产的m-25跟原版的莱特r-1825都有差距,一度的功率缩水了百来马力。而引进的12y系列才刚刚开始国产化,而且从历史上来看,克里莫夫搞定12y系列是需要时间的,最初的m-100系列液冷发动机也存在可靠性和功率损失的问题。

    也就是说,此时的苏联功率最大的也刊用的发动机就是m-25,而那也就是740马力的样子,跟一千六七百马力的实际要求相差甚远,可以说一点儿戏都没有。

    而这也是苏霍伊那个多用途战机不受欢迎的根本原因所在,没有刊用的发动机,多用途只是一个看上去很美的笑话而已!

    那么李晓峰为什么要凑这个笑话呢?原因很简单,李晓峰觉得发动机的问题不是没有解决的办法,当然,这不是说某人准备从聚宝盆里采购一批大功率发动机作弊,某人没有这个想法。而是他觉得大家伙的思维进入了一个误区,单台功率一千六百马力以上的发动机1935年真心没有,但是一千六百马力完全可以由两台发动机分担嘛!谁说航母上就只能用单发飞机了?

    从美帝舰载机的使用经验看,后来的美国海军更欢迎双发战机,认为双发战机可靠性更高,甚至美帝还搞出过a-2这样三座三发混合动力的怪胎舰载机。

    既然如此,为什么舰载攻击机就一定要守着单发这个坑呢?

    诚然双发攻击机更贵,体积也更大,但是单发的tbd、tbf/tbm和tby翼展机体长度和高度也不小吧,跟当时双发的pe-2比较一下就能发现,tbf/tbm比pe-2小不了多少了。甚至pe-2比tbf/tbm高度还矮不少。

    这也就是说pe-2这样的双发“俯冲轰炸机”完全可以在航母上使用,如果进行优化设计,装两台960马力的12ycrs发动机跟pe-2差不多大小的双发战机完全可以取代鱼雷机和俯冲轰炸机(甚至就pe-2来说,还可以客串高空高速战斗机、夜间战斗机)。

    所以在发现佩特利亚科夫的设计一开始就偏离了自己的要求之后,李晓峰只能选择一个替补的方案,那就是让苏霍伊上马一款全金属结构的全能攻击机作为替补。

    不过让李晓峰没有想到的是,他这个举动无心之中促成了三种新型战机的诞生。第一种自然全功能的su-1。第二种就是佩特利亚科夫发现自己的pe-1被抛弃之后。愤而研发的找回场子的真正包打全场的超级万金油pe-2。以及之前提到过的“意大利”设计师罗伯托.巴蒂尼研发的ro-1鱼雷机。

    pe-2暂且不提,先说说罗伯托.巴蒂尼的ro-1鱼雷机,按照最初的设计要求,ro-1应该是单发舰载鱼雷轰炸机。可是在设计过程中,巴蒂尼饱受苏联的发动机之苦,不管是m-22、m-25星型气冷发动机,还是基于12y系列的国产m-100系列液冷发动机都满足不了他的需求。

    巴蒂尼通过一番测算,发现如果采用现有发动机。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3页)
网站无法打开请发送任意内容至邮箱 ltxsba@g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