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天兵在1917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118 套子里的人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可以忽视“真相”。

    而现在的苏斯洛夫则不一样,他也追求真理,但是极端地恪守真相。也就是说,苏斯洛夫对自己,对其他人的要求是:事情必须办好,但是在办事的过程中,一举一动都不能偏移既定的规则。如果偏移了,那就算事情办得再漂亮,那也是不能容忍,必须接受惩罚地!

    用咱们华夏的话说,苏斯洛夫这人是人至察则无徒。水至清则无鱼。就是一个装在套子里的人。很显然。捷尔任斯基并不是这样的人,在手段和结果之间,他不会只注重任意一项,他会综合起来看问题。只要结果良好,哪怕是手段有一定的瑕疵,他也会抬一抬手放过。比如现在的李晓峰就符合捷尔任斯基的判定。

    为什么苏斯洛夫和捷尔任斯基会有如此大的差距呢?那是因为捷尔任斯基在实际工作中发现,没有任何事任何人是十全十美的,尤其是人类社会这个复杂的集合体中。有太多的利益纠结和感情干扰,没有人能独善其身。

    这也就决定了当一个人开展工作时,目标越高,需要应对的困难和问题就愈发的多。在面对这些困难和问题的时候,既定地规则往往是没有作用的,在这种情况下,只可能有两个结果——一个是就此放弃,什么都不做,另一个是另辟蹊径想办法去实现。很显然,后一种办法肯定是不能完全容于现有的规则的。

    苏斯洛夫的问题就是完全否定了后一种方案。这也就是造成了在他手下除非光吃饭不干事或者干一些很简单的和刻板的工作,否则一旦开展具有难度的创造性工作。那结果就是踩了他心中的红线,就会被他无情的否定。

    看看勃列日涅夫时代的苏联政坛,那真心是死气沉沉,为什么?除了苏联的最高权力机构被一群新贵族和特权阶级把持了之外,另一条就是主管意识形态的苏斯洛夫刻板的工作方式扼杀了一切改革和改变的可能。

    比较有趣的是,苏斯洛夫本人也并不喜欢这种死气沉沉的政治氛围,也看不惯一干新贵族特权阶级的所作所为。他对自己的要求很高,希望能够用表率的力量去影响政治走向。可最后的结果呢?毫无意义!

    而现在捷尔任斯基就是看到了苏斯洛夫身上这种不好的苗头,他相当怀疑,如果苏斯洛夫接了他的班,今后苏联政坛只多了一个装在套子里毫无作为的人。

    所以,捷尔任斯基选择用李晓峰做例子点醒苏斯洛夫,他想要告诉苏斯洛夫该怎么去处理规则和结果之间的关系。这个世界上永远都没有十全十美面面俱到的规则,在尊重规则的同时,也请给想要有所作为的人留下余量,别用规则彻底扼杀人类的创造性。如果真那么做了,最后留下的恐怕就是一群深谙规则却最善于推诿毫无作为的官僚。

    而这也是捷尔任斯基为什么能容忍李晓峰的主要原因,铁面人能看出某仙人的出发点还是好的。不过很可惜,苏斯洛夫却不管这些。

    “按照您的说话,那岂不是不管什么人打着维护国家利益的幌子都可以肆意地践踏法律法规了?那我们还能用什么维持这个国家的正常运转?”苏斯洛夫显得很愤怒。

    捷尔任斯基叹了口气,他能看出苏斯洛夫还是没能理解他的意思,他依然无法把握好那个度,依然以为规则是万能的。不过他也不着急,只是吩咐苏斯洛夫继续去调查。

    为什么,捷尔任斯基什么都没做呢?因为他很清楚,李晓峰的处事风格最近这些年是锻炼得滴水不漏,明明某人是违反了规则,但是最后规则却奈何不了某人。擅长钻空子的他有的是办法让恪守规则的苏斯洛夫无话可说,那时候苏斯洛夫所坚信的那种刻板的规则将不击自碎,而他需要做的就是在那时候做好引导工作。

    苏斯洛夫很快就开始进入工作状态,他废寝忘食地翻阅案卷,约谈干部,用尽浑身解数试图维护所谓的“正义”,不过很快,他就陷入了困境。

    按照他原本的想法,阿帕纳先科和梅赫利斯叛国一案是存在重大冤情的,必然有为被冤枉的阿帕纳先科和梅赫利斯喊冤的人。但是让他惊奇地是,经过他的走访以及约谈,为那两位喊冤的人实在属于极少数。

    除了一部分本来就涉案的阿帕纳先科和梅赫利斯“反党叛国”集团成员喊冤之外,远东红旗方面军的其他领导,尤其是还剩下的那些高级军官,对李晓峰的决定是赞成和支持的。其中最坚定的就是雷恰戈夫和第40步兵师原师长,这两个人对阿帕纳先科和梅赫利斯简直是恨之入骨。

    仅仅是证人的证词也就算了。更让苏斯洛夫无语的是。阿帕纳先科和梅赫利斯在战前和战争爆发后的种种行为也是完全解释不通。秘密调查委员会同伪满洲国进行的接触被详实的证据所证实。这帮人甚至已经跟伪满洲和日军达成了一个草案。如果不是松本被击毙引爆了冲突,阿帕纳先科就已经依照这个草案跟日本达成了一致。如今这个草案还留在阿帕纳先科的保险柜里,谁也别想洗地。

    因为这个草案的存在,让阿帕纳先科之后的种种行为就变得十分可疑了,虽然没有更直接更有力的证据,但拿下他并不为过。过分的是就地枪毙,可就算是就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3页)
网站无法打开请发送任意内容至邮箱 ltxsba@g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