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天兵在1917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162 乐观一点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苏联不光有75d还有硬度更高的52s装甲钢,其硬度高达hb285-341,淬透性也能达到120毫米,而从52s发展来的53s,保证硬度的同时淬透性提高到150毫米,主要用于车首装甲(75d一般用于炮塔,因为铸造性更好)。

    思来想去,李晓峰最后还是决定山寨自己,先搞74d装甲钢,然后再弄75d和52s。当某人将74d装甲钢的技术资料以及部分实物交给康斯坦丁的时候。这个伪娘是勃然大怒:“有这么好的钢,你为什么不早说!”

    李晓峰也是无语了,这让他怎么早说。他哪里能料到图哈切夫斯基会一把将他好不容易才积攒起来的优势挥霍得差不多,如果他早知道这点。三十年代就直接做掉图哈切夫斯基了,哪里轮到这个王八蛋坏他的大事!

    好在康斯坦丁也没有对这个问题穷追猛打,这个技术伪娘完全被新技术吸引了,恨不得立刻就开始工作才好。

    李晓峰赶紧给他拉住了:“通过更换装甲钢,你认为t-35的防弹能力能达到要求吗?”

    康斯但丁测算了一番然后摇了摇头道:“按照我的估计,不增加装甲厚度仅仅通过换新的装甲,t-35的炮塔防御等效于80毫米的水平,车首大约相当于60毫米的水平!”

    李晓峰皱了皱眉头道:“这还不够!”

    是的。某仙人的野心又往上涨了,之前觉得80毫米可以接受,但是现在他准备向一百毫米看齐!

    “如果要达到等效100毫米的水平,t-35的炮塔装甲必须从现在的45毫米提高到70毫米。”康斯坦丁估算了一番回答道。

    70毫米的炮塔倒是没有90毫米那么夸张,而且只要稍微加强第一对扭杆悬挂就能搞定。当然,炮塔是肯定还要换,这是没办法的事儿,不过70毫米厚的炮塔肯定比90毫米工艺要求低。

    不过李晓峰依然不满意,100毫米的水平对付kk40坦克炮可能够了,但是对付pak40恐怕就不够了。至于kk36和kk43那更是不用想的,尤其是后者,那只有正版t-54才扛得住。

    所以李晓峰觉得得向kk36看齐。最好是让t-35达到等效120毫米均质装甲的水平才理想。不过想要实现这一点很困难,至少在康斯坦丁看来完全是不可能的:“那需要炮塔正面达到100毫米厚才行!这个厚度对车体是极大的负担!”

    李晓峰的想法却不一样,因为他和康斯坦丁不一样,康斯坦丁不知道未来坦克装甲的发展方向,而他知道,似乎此时可以试验一下复合装甲了。

    当然,李晓峰没有想过一步登天,陶瓷夹层的复合装甲是现在技术条件下无法搞定的,他准备先从简单的开始。比如先搞间隙装甲或者酚醛树脂夹层的复合装甲。

    比如可以参照苏联搞t-64的经验,在铸造炮塔内预留夹层。等炮塔冷却之后再往夹层里填充耐火橡胶或者酚醛树脂。这个想法在当时的技术人员看来可以说是脑洞大开,按照他们的想法。应该是不带夹层的均质装甲防弹性能更好,在一整块装甲中开一个夹层,这不是降低了装甲的整体强度吗?

    不过李晓峰毕竟是老板,他提出了目标,这面的人就只能着手去试验,很快北方工业的冶金实验室就开始利用现有的7d和8s系列装甲钢进行夹层试验。

    也就是用两块40毫米厚的7d和8s装甲夹一个酚醛树脂夹层,然后进行射击,通过直观的对比试验,考察复合装甲的效能。这项试验一开展就再也没有停下来了,在短短的三个月间,冶金实验室进行了超过一百次对比试验,整个试验场可以说炮声不停。

    通过对比试验,北方工业冶金实验室发现,哪怕不使用更先进的74d装甲钢,仅仅用7d装甲钢加夹层也能取得不错的效果。比如用40毫米7d钢+耐火橡胶+20毫米7d钢+耐火橡胶+20毫米7d钢构成的新装甲就比纯粹的80毫米7d钢强很多,防弹能力能提高约20%。如果将夹层中的耐火橡胶换成酚醛树脂或者氧化铝陶瓷材料,防弹性能将进一步提升。

    这个结果让北方工业十分振奋,他们发现了一条提高防御力的新路子,不过就在他们准备施展手脚大干一场,为t-35和t-54安装简陋的复合装甲时,却遭到了李晓峰的否定。

    倒不是李晓峰出尔反尔,而是现实情况不允许。按照北方工业冶金实验室的研究,复合装甲最好还是用焊接而非铸造的方式。这就造成了一个问题,焊接工艺比铸造工艺复杂而且耗时更多,这并不符合李晓峰的要求。对红军来说,数量很重要!

    尤其是搞定新的装甲钢需要时间。解决焊接工艺问题也需要时间,而复合装甲的制造更是需要时间,结果自然是伤不起。所以苏联的第一次复合装甲尝试被否决,不过李晓峰也没有完全否定冶金实验室的成绩,依然投入大量的经费让他们继续研究。毕竟复合装甲暂时用不上,不等于以后也用不上。

    这也直接造成了t-35的第一阶段改造方案只涉及两个方面,第一个是换新的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3页)
网站无法打开请发送任意内容至邮箱 ltxsba@g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