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天兵在1917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179 东方的希望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手甚至可以将榴弹直接射入日伪军碉堡的射孔之中。第三个优点,则是炮弹的来源有保证,用起来炮兵没有顾虑。唯一有点美中不足的,恐怕就是37炮威力太小了。

    反正总体上来说,土共对苏联援助的火炮是十分满意的,但是对苏联援助的步枪和机枪就不那么满意了。比如说莫辛纳干30骑枪。八路军战士普遍反映不如三八大盖好用。枪托太窄后坐力太大。不适合体质比较差的中国士兵。

    至于德普轻机枪,因为是苏联援助的都是早期型号,不能快速更换枪管,而且弹盘的可靠性也存在问题,远不如zb26好用。当然,对于缺枪少弹的土共来说,有枪总比没枪好,只是觉得有些遗憾罢了。

    截止到9月初。苏联在两个月内援助了土共大约10万支莫辛纳干,和大约三千挺马克沁和一千挺德普轻机枪。初步缓解了八路军战士缺少武器和弹药的窘境。

    按照中苏两党达成的协议,在九月底,八路军和新四军应该进行一次大规模的破袭作战,瘫痪华北地区重要的交通线路,将东北地区的一部分鬼子重新拉回关内。

    负责制定这次作战计划的自然还是大名鼎鼎的彭大将军,而苏联方面则派遣库利科夫作为顾问。

    对于这次战斗,苏联方面报以了很大的希望,原因非常简单,在西线。他们面临着极大的压力,随着萨列法河作战宣告失败。大量的红军有生力量被消灭,为了堵上这些口子,必然要从其他战线抽调兵力。其中远东军区陈兵近百万,自然是政治局和军委的第一选择。

    但是让政治局和军委苦恼的是,鬼子在找麻烦,得知红军在西线吃紧的消息之后,这些时时刻刻都想着怎么占便宜的杂种,立刻向东北增兵,加大了对远东军区的压力。

    政治局和军委希望,土共方面能给鬼子更大的压力,迫使鬼子从新将注意力转回关内,好减轻远东军区的压力,以便抽调部队填西线的坑。

    “我军很少进行大规模正面作战,而且部队刚刚才完成换装工作,仓促发动如此规模的攻势作战,恐怕是比较困难的!”

    彭大将军自然是有什么说什么,客观上说他的意见也不是没有道理,满打满算,八路军换装也是这一个多月的事儿,短短的一个月之内,想让战士们熟悉陌生的苏制武器确实很困难,恐怕是无法发挥出战斗力的。

    对此,库利科夫表示理解,但是也强调道:“我们也知道这样的要求是强人所难了一点,但是在西线,苏联红军的态势很不利,迫切地需要从远东方面抽调兵力去抗击德国纳粹的侵略。虽然有些不近人情,但是我们还是希望中国的同志能多分担一点压力。”

    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毛子的态度也很好,而且中央也决定配合苏联红军作战,彭大将军自然也不能多说什么,很快他就提出了作战方案。

    这个方案跟上一次百团大战差不多,依然是袭击交通线路为主,对此库利科夫有不同的意见:“破袭敌交通线路固然重要,但是我们还是希望这次作战能够多歼灭一些敌有生力量,只有尽可能多的消灭敌人,才能最直接的缓解布柳赫尔同志那边的压力。”

    这个要求就比较高了,破袭战相对于歼灭战简单,可以说依然是游击战术,而歼灭战就必须是硬碰硬,如果真要这么打,八路军的损失可能也会比较大。

    对此,库利科夫也是尽量的做工作:“我很了解你们的实际困难,但是我认为,歼灭战和破袭战完全可以一起打,而且打歼灭战不代表八路军和新四军就要摆开架势去同日军的联队、旅团和师团正面硬碰。完全可以积少成多,将歼灭战的规模限定在敌人中队和小队。遇上了大股的敌人一样可以转为游击战或者运动战。”

    如果只是中队和小队规模的敌兵,彭大将军也没有太大的意见,本来他就是个喜欢打硬仗的人,能和鬼子正面掰掰腕子,他求之不得。

    经过一番讨滦究,最终作战方案有点类似于围点打援了,在接下来的第二次百团大战中,袭击交通线和敌重要的据点,更多的是诱饵和幌子,为的就是将敌人的援兵引出来。如果敌人的增援部队在联队以下,那就坚决的打,如果在联队以上,那就不妨继续遛狗。

    9月18日,在这个特殊的日子,北至大同、北京。南至邯郸临汾。方圆数百公里的华北地区。老八路和土八路们走出根据地,对日军的据点发动了一轮异常迅猛的攻势。

    这一次比去年8月爆发的百团大战可能总体规模略小,但是质量高得多,拥有了皮托炮的八路军再也不用使土法攻打碉堡,在战斗爆发的头一天晚上,就击毁大小碉堡三十余处,一度日军和伪军忙得手忙脚乱,似乎到处都是敌人。

    这种混乱的情况一直持续了一周。在短短一周内,八路军发起作战三百余次,累计摧毁大小碉堡一百余处,破坏桥梁五十余座,击毙伪军两千多人、日军三百余人。

    “八嘎!为什么**的军队没有被消灭和削弱,反而越来越强了?去年他们花了两个多月的时间才搅乱华北的交通线路,而这次仅仅用了一周,你们难道都是饭桶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3页)
网站无法打开请发送任意内容至邮箱 ltxsba@g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