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天兵在1917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438 一声巨响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比留佐夫。别看比留佐夫的兵力少,但是压力最大,因为他的方面军所在的区域实在太敏感了。而且比留佐夫的任务一点儿也不轻,根据军委给他的密令,他的一切行动完全听从李晓峰的直接指挥,在解放保加利亚之后,要积极做好继续解放阿尔巴尼亚和希腊的准备工作。

    战场上的局势大概就是这样的,按照军委的计划,在1943年9月之后,将发动全面的反击,将在白俄罗斯和乌克兰一线彻底粉碎德军的战线,在1944年上半年收复波兰全境以及罗马尼亚、匈牙利和南斯拉夫的大部分区域,争取在1944年下半年进入最后的攻坚阶段,一举突入德国和奥地利。

    李晓峰对这些安排兴趣并不大,因为现在总参谋部是乌博列维奇当家。他不需要像之前那样老是跟图哈切夫斯基争吵,老是为了一些不必要的问题浪费精力。这使得他可以集中精力做一些他想做的事,比如前一段的跟英国人找麻烦,这在1942年都是不可想象的。当时他实在不敢离开莫斯科,生怕自己一走图哈切夫斯基就背着他作死。

    从“牢笼”里解放出来的某仙人可以将精力集中在一些更重要的问题上了,比如说苏联的5工程。当然同志们已经知道了,这个工程其实就是苏联的曼哈顿工程。为了这个工程kgb的投入可是相当的巨大,每年超过65%的经费都扔进了这个项目。从1939年全面启动开始,到了1943年下半年终于获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所谓突破性的进展当然不是指理论方面的,原子弹的理论其实一点儿都不复杂,难点其实还是材料上的,比如说浓缩u、比如说高性能********、比如说可靠的点火装置。这三条解决了,你在自家也能攒核弹玩儿。

    当然,这三条对苏联这种超级大国来说就不是什么特别难的事儿了,只要有充足的经费和足够的人手,用时间都能堆出来。比如说最近一年多,苏联的主要精力其实就是浓缩u。

    自然环境下的u5是极其稀少的。必须通过人工手段进行浓缩,往往数百上千吨u矿中才能提炼出几千克武器级浓缩u。至于浓缩的过程无非是用气体扩散法或气体离心法的区别。其中气体扩散法的难点就在于那层只能允许特定份子通过的膜(而且对发电量要求很高),而气体离心法则取决于离心机的数量了。

    从世界范围来看,美帝走的是气体扩散法路线,苏联更擅长离心法,倒不是美帝的方法更高大上,而是当年美帝首先掌握的就是气体扩散法,为此投资巨大,废弃掉转入气体离心法实在是划不来,所以一直就将就用了。

    你问李晓峰用的是什么办法。自然是符合苏联传统的气体离心法,不就是数千上万级离心机么,干了!

    经过一年多的运转,在1943年7月底。苏联终于获得了制造能制造第一颗原子弹的武器级浓缩u。剩下的什么********什么可靠的点火装置,在战时的苏联压根就不是什么问题,卫国战争大大促进了苏联武器工业的发展,唯一的问题就是国家的意志是否支持了。

    “你们决定在1943年9月10日进行第一次试验?会不会太赶了点?”

    对于李晓峰的质疑,专家们一致声称:“完全没有问题,所有的准备工作实际上在7月就能就位。我们已经为了准备更充分,才推后一个月的。”

    李晓峰耸了耸肩道:“既然如此,那我也没有意见了!”

    随着李晓峰大笔一挥,位于新地岛的核试验场立刻进入了紧张状态,北方舰队开始在巴伦支海进行密集巡逻,驱散一切可疑船只,而红空军更是一天二十四小时围绕实验场所进行侦察和巡逻,为的就是确保试验完全保密以及不受干扰。

    就在试验进入最后的准备状态时,李晓峰也没有闲着,他估计原子弹对苏联来说问题不大,但是原子弹不管是威力还是体积都不如人意,真正考验苏联的还是热核武器,也就是氢弹。

    原子弹到氢弹之间要上一个超级大的台阶,这么说吧,学会了做原子弹等于是就是初中生的水平,而氢弹则是实打实的大学水准。让初中生去考大学,难度自然是超级高。

    而从后来的历史看,这一道坎能卡主世界上99%的国家,大部分有点实力的国家或者地区流氓顶多也就是原子弹的水平,比如说印度、巴基斯坦,或者还要算上后来的曹县。

    氢弹的难点在于其构型,是的,不是原理而是构型,因为上过初中物理课的学生就能理解热核武器的运作原理,都会说就是用原子弹引爆产生的高温高压点燃氘或者氚元素,不就是核聚变么,有什么难的?

    但实际上就是很难。因为上面的理论仅仅只是理想状态下的设想,人类最初的氢弹试验中很快就发现用原子弹做扳机有不可回避的问题,因为刚刚爆炸的原子弹迅速将氘和氚炸飞了,仅仅只有少量的氘和氚发生了反应。大部分的氘和氚都浪费掉了。

    这个问题就是难路虎,怎么样确保氘和氚参与到后面的聚变反应中去,困扰着科学家。首先解决这个问题的是美国人,也就是后来众所周知的泰勒-乌拉姆构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3页)
网站无法打开请发送任意内容至邮箱 ltxsba@g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