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天兵在1917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440 雾风的新工作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用贴那些恐怖的标识吧?难道是故弄玄虚?

    不过雾风耶维奇没工夫管这些了,他匆匆登上了专门迎接他的装接车,沿着新修建的公路一路疾行,很快就抵达了他未来的办公室——苏联人民委员会下属的新能源人民委员会办公楼。

    多年以后雾风耶维奇回忆道:“刚刚抵达一号办公楼时,我是很失望的,这是一幢沙俄时期的老实砖木结构的小楼,一共三层,我的办公室在最上面,是一间不到四十平米的小房间,而我的秘书也是未来的妻子娜塔莉亚波克隆斯卡娅则只能尴尬的在走道里办公。`”

    雾风耶维奇有些失望,因为其他人民委员会的办公地点都在莫斯科城内,而他则足足离莫斯科有三十公里远。他就不明白这个新能源委员会为啥要弄得这么偏僻,难道莫斯科城区已经拥挤到容不下这么一个小机构了吗?

    当然。这些牢骚和抱怨在雾风耶维奇了解到了这个新机构真实的任务之后全都不翼而飞了。这个机构将掌管苏联的原子能工业,下面的员工何止百万。

    当时雾风耶维奇的任务是按照的指示统筹全局做好壮大苏联原子能工业的一切工作,最基本的要求是尽快提供足够的浓缩铀和浓缩钚。不光是新的核试验在等着这些宝贵的原料,已经新建的四座核反应堆也急需核燃料运行。

    当然。这些还不是雾风耶维奇最重要的工作,他更重要的工作来自于军委,那个新武器研办公室可不仅仅只是一个办公室那么简单,其负责苏联的核武器开工作,所属的两个最重要的子部门。一个是运载器研中心,另一个爆炸物研中心。

    爆炸物研中心就先不提了,大家都清楚这个中心是干什么。倒是运载器研中心值得一提。这个中心研的运载器实际上就是核弹载具,也就是后来烂大街的导弹。

    其中运载器研中心的主任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谢尔盖科罗廖夫。不过说起科罗廖夫就不得不提另外一个单位——苏联喷气动力研究院(ii)。

    在世人的印象当中苏联进入喷气时代很迟,似乎是二战之后的事情,实际上早在1933年ii就成立了,而且就在当年就投入到了一项前无古人的研项目——研制自动有翼有战斗部飞行器。

    这个项目的名称似乎非常绕口,实际上就是研究导弹(具体说就是巡航导弹),因为当年根本就没有导弹这个称呼,所有的导弹项目名称千奇百怪。各国类似的项目基本上都冠以有翼自动飞行器的概念。

    苏联喷气动力研究院的开展这个“导弹”项目的时候。德国的v-1还没有影子,而当时这个项目的总设计师是伊万克列梅诺夫,而副总设计师正是科罗廖夫。

    不过当年科罗廖夫同克列梅诺夫之间的合作关系是相当的不理想,两个人矛盾重重,最终的结果是科罗廖夫被解职转任喷气研究院另一个部门的主任而结束。

    到了1936年底,喷气动力研究院被划给了国防工业委员会(原属于重工业委员会),其代号也变成了nii-3,意思是第三研究院,也就在这一年,苏联的液体火箭动机动力弹道和巡航导弹研究工作合二为一。全部由科罗廖夫接手。

    不过这并不是好事,因为历史上的大清洗很快就进入了,当时nii-3的负责人是安德烈科斯蒂诺夫(最大的贡献就是喀秋莎火箭炮),而科罗廖夫是二把手。主要负责弹道导弹和巡航导弹(也因此逃过一劫)。

    当时科罗廖夫的最主要工作就是推进前面说的那个自动有翼有战斗部飞行器项目,也就是所谓的o6型飞行器研究项目。

    这个o6型飞行器实际上就是火箭,采用但是全机并没有控制舵面。飞行器从2o米长的木质斜轨上射,1934年5月5日进行的第二次试验中飞行了1oo米远,但第三次试验则失败。不久之后,科罗廖夫又设计了o6/2、o6/3和o6/4飞行器。

    其中o6/3后来改进为216型飞行器。全重81千克,还装了一套新的飞行系统。最初的o6/1只能控制水平尾翼,而o6/3还能控制副翼,也就是二轴稳定驾驶仪。

    216飞行器在实验中爬升到了6oo米,最后在射位置15公里外爆炸,偏离预定航线14公里(简直可以说是乱飞一气)。经过改进后的216飞行器则获得了212的编号(天知道苏联人是怎么排编号的),212更进一步采用三轴陀螺稳定飞行系统(也叫gps-3,跟现在的gps没关系哈)。

    按照苏联当时的计划,212飞行器应该能打击三十公里外的地面目标。采用orm-65动机,这是瓦伦汀格鲁什科研的动机,重量大约是1o公斤,但推力高达15o千克,采用煤油和硝酸双组元推进剂。也是苏联当时最先进的火箭动机。

    但是,这个动机的选择在当时的争议却很大,喷气院的总设计师偏向格鲁什科的动机,但其他人却更喜欢火箭研究院由米哈伊尔蒂霍拉沃夫研的液氧推进系统。后者最大的麻烦是液氧需要低温储存。操作极不方便,而且实战中液氧瓶就是一个定时炸弹。

    当时科罗廖夫选择支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3页)
网站无法打开请发送任意内容至邮箱 ltxsba@g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