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新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十五章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掉胆的事情。西京大同失守,南京析津府便绝不可能固守,这一代的辽国君臣,是有这番见识的。但是在宋朝,有这种见识的人却并不多。

    “祖宗本自忧心于此,遂置于平城故址建此近二十里的大城,精修守备之具,又将戍守西京道的将校家属全部置于城中。是防着一旦南朝大举用兵,前方不利,则大同即可为最后之坚城,耗敌于坚城之下,以待援军决胜。”耶律浚说到这里,又重重叹了口气,便不再说了。

    纵是韩宝这样大脑相对简单的人,也已经明白耶律浚的顾忌了。

    虽然自讨伐杨遵勖以来,辽师一直是战无不克,攻无不胜,但是真到了大同城下,就这么一座孤城,那些看起来完全没有战斗力的军队,却突然变了个样,成为凶猛无比的野兽。辽军每次强攻,都要为此付出惨重的代价。但是只要他们不攻击,城中的叛军却又似乎连突围的兴趣都没有。仿佛他们呆在大同城中,是在等待着什么,让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但在耶律浚说明后,这一切便都明白了。

    “无论是西京城内还是西京城外,朕都不希望大辽的精锐,在这里被消耗掉。”耶律浚无奈地说道,他也在与他的帝国一起成长,身为大辽的皇帝,他要考虑整个国家的元气,一昧强攻大同,被杨遵勖胁迫的将士,在没有退路的情况,会是一群可怕的野兽。“杨遵勖是困兽之斗,时间一长,他定会绝望,这不过是挨过一天算一天罢了。”

    “陛下为何不招降杨遵勖?”

    “他肯信么?而且,他定是还心存侥幸吧。”

    “侥幸?”韩宝糊涂了。

    耶律浚的目光投向西方,他在心里讥讽地笑了笑,暗中握紧了刀柄。

    不会有任何侥幸!

    “佑丹,南朝的使者还没来么?”

    “陛下,南朝要做一个决断,总是极慢的。”萧佑丹的话中有几分嘲讽。

    “朕有耐心等。”耶律浚淡淡地说道,他掉转马头,忽地勒住,回首问道:“听说你在编一部书?”

    “是。”

    “是什么书?”耶律浚笑问道。

    “《汉契一体论》。”萧佑丹从容回道。

    “《汉契一体论》?”耶律浚哈哈大笑,道:“有意思,写了多少,送来给朕看看。”

    “遵旨。”萧佑丹显得宠辱不惊。

    “林谦!”

    “臣在。”另一个担任林牙一职的汉臣林谦连忙应道,他也是新贵之一。

    “朕让你也去写一部书!”

    林谦愕然望着这个英俊得有点过份的皇帝,几乎有点不知所措。

    耶律浚执鞭指着林谦,傲然道:“朕叫你去写一部《十七史用兵事略》!”

    “臣遵旨!”

    “听说南朝的司马光在写一部《资治通鉴》,朕不用这么麻烦,朕只要知道历朝历代,名将是如何打胜仗,庸才是为何打败仗的便够了!”

    “臣遵旨!”

    “官家,你看这段……”群玉殿内,王贤妃替赵顼轻轻翻着书页,软语着。宫女们看着室中的蜡烛只余了四分之一了,连忙蹑手蹑脚地走进来,想要更换新烛。赵顼皱了皱眉,喝道:“待点完了再换不迟。”

    王贤妃知道赵顼的心思,向不知所措的宫女挥了挥手,宫女们连忙退了出去。

    赵顼拉了拉披风,把身子仰靠在椅背上,叹道:“国家用度只嫌不足,没得只有委屈一点了。”

    “这是官家的贤德……”

    “什么贤德,冷暖自知罢了。”赵顼苦笑道,“谏官们骂朕的可不少。宫里哪一项用度稍多了,只须被他们知道,总免不了有几份折子递进来。无须是讲一番大道理,劝朕要俭朴,要为天下之表率。在他们看来,似乎那所谓的‘明君’,不过便是会省着过日子罢了。”

    “以臣妾之见,其实明君,还真不过就是会省着过日子。”王贤妃笑道,“但凡不肯乱花钱的皇帝,还真有没有几个是昏君的。臣妾前一段见《汴京新闻》说到《大宝箴》,里面有一句话,真是至理明言哩。”

    “《大宝箴》?‘故以一人治天下,不以天下奉一人’?”赵顼笑道,唐代的这些名臣奏章,他自然都是读过的。

    “正是这句话。”王贤妃轻声念道:“‘故以一人治天下,不以天下奉一人’——官家之所以是‘官家’,不正是不能放纵私欲么?便以这群玉殿的蜡烛而言,于皇帝家,一晚燃掉几十枝蜡烛,亦不过是平常事,稍有节约,便已是贤圣。但臣妾亦看过报纸上说的物价,这群玉殿一晚上所燃之烛,却已是相当于一户中等人家十日之费了。”

    赵顼笑着摇了摇头,道理虽然是如此讲,但是果真要做到汉文帝那样,他却自忖没有这份本事。他的确心疼国帑,但是他愿意节省的原因,是他希望能有一场梦寐以求的大胜。

    “爱妃,你在高丽之时,有没有听说过辽主耶律浚?”赵顼忽然问道。

    王贤妃怔了一下,旋即笑道:“臣妾在高丽时,他尚是太子,是故未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12页)
网站无法打开请发送任意内容至邮箱 ltxsba@g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