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新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十三章 熊罴百万临危堞(五之全)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放开曲英。“曲宣节,请起罢。”

    曲英连忙爬起来,脸色犹是惨白,一面说道:“赵大人、杜大人说,晋公远来

    辛苦,让下官送来些些牛酒,稿劳大军。另有一点绍钱绸缎,是专门孝敬晋公的

    还望晋公笑纳,不成敬意。”

    “如此,那便多谢二位将军美意。萧吼,送送曲宣节!”

    韩宝望着萧吼与曲英离去,正要回帐,却见韩敌猎快步过来,道:“父亲,只

    怕二”

    他挥挥手,止住这个儿子,笑道:“不必多言,这是天助我也!”

    四月十三日清晨。

    保州,燕子林。这是一片由天然树林与人工林寨交错而成的大树林,数十年

    来,保州官府都严禁百姓砍伐树木,虽说因承平太久,偶有百姓偷伐,但至绍圣时

    为止,影响有限,只是在树林中踩出了许多樵夫小道。

    此时,段子介便率领着近三千人马,在当地忠义社的昊和尚、昊三儿指引下

    经由这些樵夫小道,隐藏在这片树林中。张庞儿的几十个巡检,则扮成逃难的本地

    百姓,正在跌跌撞撞,沿着林中的道路,向南前行。这条林中道路仅能容四骑并

    行,这些“逃难百姓”,也是稀稀拉拉的,三两一群,拉成了几里长。另有一些巡

    检则在本地忠义社百姓的指引下,在林中经由不为人知的小道穿行,随时向段子介

    察报正由树林南方而来的辽军的情况。

    大约三百名契丹人,也就是说,实际上只有一百名骑兵。押着三四百名百姓

    还有上百头牲畜,几十辆牛车、驼车,全部装得满满的。契丹人兵力之少,出乎段

    子介之意料。他判断自己可能碰上了一支打草谷的分队,他的兵力三十倍于敌人

    即便算上那些家丁,也是十倍于敌人。他的参军们都认为完全没有必要伏击,但段

    子介却宁肯谨慎一些,这是他的第一次接敌,他完全不清楚敌人的战斗力。

    他让猫重营藏在树林的北面,为防万一,又派了三百名骑兵在那里,协助作战

    —只要林中交上锋,他们就会堵住北面的路口。在树林南面的路口,他埋伏了一

    百骑与~百名巡检,封住辽兵的退路。然后让张庞儿的巡检们散布得远远的,防止

    有别的辽军经过。他自己则亲自率领一千六百余骑,埋伏于林中。

    万无一失的安排。

    只要静待辽人上钩。

    南边,两个辽人的斥侯已经进入燕子林。再过一会,他们就会迎面碰上那些南

    下的“逃难百姓”。

    几乎是与此同时。

    雄州瓦桥关,晨雾未散。

    赵隆与四十名精挑细选出来的死士,都穿着素衣素甲—这也是投降的标准装

    束—正准备出城“投降”。为了不引起韩宝的疑心,四十个人,只有十人骑马

    三十人步行随后。曲英站在这只队伍的最前头,牵着一匹枣红马,马上面则坐着五

    花大绑的“柴贵疚”。

    真正的柴贵友,则郑重的穿上了官服,与杜台卿、高光远、胡玄通一道,来给

    赵隆与四十死士送行。

    人人心里都明白,这是一去不复返之行。

    而做此殊死一搏的人当中,竟然有雄州的主将,既便是留下来的人,心里面也

    尽是茫然、惶恐一

    但是,这一日的交锋,赵隆已深知韩宝的厉害,已经有一个人冒充柴贵友,他

    绝不敢再找一个人来冒充自己。

    他向柴贵友、胡玄通告过辞,叮嘱付高光远,又缓缓走到杜台卿跟前,两人默

    默对视了一会,赵隆抱了抱拳,轻声道:“杜大人,多谢了。”

    杜台卿淡淡的抱拳回了一礼:“赵大人,忠烈祠见。”

    赵隆突然感觉眼角有点湿润,他连忙挤出一丝笑容,回道:“忠烈祠见!”

    城门,吱吱呀呀的打开了。

    保州燕子林。

    段子介看着耀些“逃难百姓”按照事先盼咐的,在远远看见那两个契丹斥侯

    后,开始大声喊叫、四散逃窜,离得近一点的纷纷钻进树林里,离得远的拼了命的

    往北路,一面跑一面大声喊着。马蹄声越来越急促,那两个斥侯开始追赶这些“百

    姓”。段子介看到一枝羽箭掠过自己的眼前,正中一个巡检的背心。他看见那个巡

    检就倒在离他不到五十步远的地方。

    那两个斥侯大声喝斥着,声音越来越清晰,一些“百姓”见到有人死去,停止

    了逃跑,在鞭声、哟喝声中,挤到一处,还有人则跑得更快了。

    时间几乎是在缓慢的爬行,每一瞬间都过得如此之慢。段子介感觉自己握箭的

    手心全是汗水,镇定!镇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4页)
网站无法打开请发送任意内容至邮箱 ltxsba@g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