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壮哉大唐少年郎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031章:战略纵深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兵制乃我大唐强盛根本。”

    “最强的往往是最致命的罩门,以上是府兵制的优势,却也是府兵的制缺陷。”

    肉戏来了,李世民顿时打起精神仔细聆听:“你继续。”

    “兵农合一,注定府兵不会成为精兵、强兵,也不能为我大唐征战四方。他们身兼两职,战时为兵、平时为民、训练也就不足了。心态与意志方面更加不如常备军,府兵的好处在于一征用即可获得百万兵员,而不用花太多时间来训练就能上战场,同样也为国家减少开支;而劣势也很明显,比如说,战斗力不强、意志不坚定、战友间没有默契。您也知道,不是经常一起训练的士兵是不会形成团队精神,没有团队精神,就没有信任,没有信任,战斗力就大打折扣。”

    李世民皱眉道:“团队精神是何物?”

    “团队精神,简单来说就是大局意识、协作精神和服务精神的集中体现。团队精神的核心是协同合作,最高境界是全体成员的向心力、凝聚力,反映的是个体利益和整体利益的统一,并进而保证组织的高效率运转,最终集大家之所长,用最快的度最好的效果圆满的完成共同目标。而军队是一个整体、一个完整的团队,谁也少不了谁,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既定的任务和位置,就像八卦阵中的八个方位,缺一不可↑队的目标是战胜敌人,只有上下一心,才能取得最大的战绩,战友是什么?战友就是自己最亲近的人,是在战斗时期可以用性命相托的人,没有经过长期的训练与磨合,将士们根本无法挥出一个人有的力量,因为彼此间的不熟悉,导致大家不敢以性命相托,人一旦有了犹豫,一旦有了瞻前顾后的心思,平时的战斗力挥出五成就很不错了。这样的军队打顺风仗还行,一旦遇到了败仗,人人惜命之下,一支军队立马轰然崩溃。”

    秦风话音方落,李世民“刷”的一声,站了起来,虎目瞪着秦风,眼中竟露出不可思议的神色。

    今日他刚刚得到兵部尚书李靖送来的资料,今年新招募的府兵高达十万,但是却战斗力一塌糊涂,根本没有排一股绳,情况与秦风说的没有丝毫差错。

    秦风说的道理简单易懂,但却是千年不变的真理。没有人比李世民更知道团队配合作战的重要性。

    李世民是一个天生的王者,天生的帅才。他打仗有一个特点,稳中求胜,谋定而后动。每每与敌人交战,李世民大多都是先以防守为主,将自己立于不败之地,然后在寻求战机进攻。

    在进攻的时候,李世民还有一个特点。他喜欢让大部队上前厮杀,然后自己领着小股部队,亲自突击冲垮敌人的阵营。

    这支部队正是威震天下的玄甲军。

    而玄甲军除了个人的勇猛之外,最让敌人闻风丧胆的则是几千人形同一个人的默契无间。试想一下,集中了几千人战斗邻一体的团队,暴出来的威力可想而知了。

    玄甲军上至李世民,下至普通士卒,穿着统一的铠甲,骑着统一的战马,声势上已经高人一等,他们一旦冲锋,就如同黑云一般压向敌阵,声势迫人,加上玄甲军本身的精锐,几乎无坚不摧。

    当秦风把团队精神详加解释,李世民一下子就明白了。一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默契十足的军队不但需要大量时间,也需要惊天的财富去供养。

    “你怎么对待军队,军队就用用对等的能力来回报。要想马儿跑,又想马儿不吃草,天下间哪有这么好的事情↑队是一国之根本,容不得半点忽视↓了以上这些,府兵制还有一个足以让一个王朝覆灭的缺陷。”

    冷笑一下,李世民有些不屑的说道,“哦,臭杏,你倒是和我说说,府兵制足以让一个王朝覆灭的理由。”

    府兵制脱胎于三国时期魏国的屯田制,是李世民和满朝文武总结历代王朝的军队制度后反复推敲得出来的结果,是李世民的得意之作。

    府兵没有固定的最高军事长官,交到外族将领手中也放心,而且府兵寓军于民,由六等以上农民之精壮子弟组成,平时在家耕种,农闲时接受军训,遇有战事,则奉命征调,事毕返回所属之冲折府,因此,既不担心府兵谋反,朝廷也不用承缔大的军费,是一举两得之制度。

    秦风竟然直斥其非,李世民自然不服气。

    “乱世刚刚结束,士兵为了保护来之不易的安宁生活,还能同仇敌慨。可是以后呢?当士兵们的后代习惯了安逸的生活,他们还愿意去卖命吗?士兵中有的人头脑灵活善于经营,可这部分毕竟是占少数,更多是老实巴交的普通百姓。两代过后,生活上、财富上的差异就会显露出来,富有的人就会想尽办法钻律法的空子,或者会雇佣穷人家的男丁冒名顶替,或者会收买地方官员开具各种假证明以避兵役。同时,也有可能出现地方军官虚报人数以吃空饷的现象,也有可能出现贪污府兵补贴的现象,这种情况下,一旦出现大规模的战争,国家将会出现无兵可用的窘境。”

    “总而言之,府兵制的缺陷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一旦生重大的突性战事,聚焦缓慢,贻误战机;二、战斗力低下,没有制胜的本钱;三、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3页)
网站无法打开请发送任意内容至邮箱 ltxsba@g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