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魏延的种子三国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23章 【可怕的力量】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到一个做陶的工匠,给他作了一首《陶者》:“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那工匠闻听此诗,也是潸然泪下。

    刚才那些纷纷质疑魏延文采的世家人物纷纷露出难堪和畏惧的神情,魏延这两首诗辞藻极为简单,贩夫走卒都能听懂,正因为贫贱之人都能听得懂,便让这些诗拥有一种可怕的力量,一种莫名让这些世家人物心生畏惧的力量,他们已经不敢再去点评魏延的诗了。

    这就是魏延以后想走的路线,用这种《悯农》、《蚕妇》这样的诗词来打动中下层民众的心,让他们在脑海里留下自己是仁义之主的印象,也让他们不再愚昧地接受世家的盘剥。事实上,如果不是世家盘剥过度,这些中下层民众完全可以不用这么穷的,他们都是可以成为富农的。

    虽然这个时代的得民心者得天下的民往往指的是世家,但魏延觉得,中下层民众的思想和力量更加不可轻侮,魏延用那种浅显易懂却发人深省感人至深的诗词,未必不能感动和激发那些中下层民众的感情和力量,当魏延能够把中下层民众的心聚拢一起,他完全用这些草民的力量把世家统治掀翻,当然,现在只能还是星星之火,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在此之前,肯定会有世家人物发现魏延的立场有点歪向泥腿子,但历朝历代文学创作都有个政治正确性,怜悯草民就是其中的一大政治正确,这一点是谁都不敢违背的,虽然他们私下对民众一点儿都不好,曹操甚至不断屠城,却依然创作出《蒿里行》,所以,没有任何一个人敢公开非议魏延的诗。

    这个时候,魏延脑海响起空空的声音:“主公三首诗发表,提升声望45点。”
网站无法打开请发送任意内容至邮箱 ltxsba@g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