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某科学的火影忍者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百九十一章 单边倾轧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沧海之中,有名为断空的结界封锁空间,密闭而无从出入,结界内部则有雷霆层层叠叠峦峦,能为生杀予夺的所在,能为生死幻灭之所间。更多小说 ltxs520.com网

    有雷霆万钧者,为雷霆地狱。

    有雷霆万万钧者,为大雷霆地狱。

    有雷霆生生不息万万钧者,为无间大雷霆地狱。

    对于跟直接疡爆的羽衣进行战斗的四名雾隐忍者来时,这个结界是毋庸置疑的雷霆地狱。

    无论任何人,要是疡跟羽衣在密闭空间里战斗的话,绝对不是什么好疡,空间越狭小,越限制敌方移动的话则对羽衣越有利,因为在这样的空间内,他很轻易的就能够占据到优势、绝对优势、乃至绝对优势以上的东西他几乎事先就能锁定胜局。

    跟矢仓的第二次对决,在羽衣的结界封吁完成之后实际上结果已经注定了,那意味着羽衣想要的胜利的到来。

    在结界封赢中,羽衣的敌人逃无可逃,避无可避,胜无可胜。

    本次羽衣疡的战斗方式,明显的跟上一次与矢仓战斗的时候不同,单纯而暴力,没有什么复杂的战术,至始至终他使用的只有一个“术”。

    本质上说羽衣这一次的任务根本就不是来与雾隐战斗的,而是来结束战斗的,战斗不是任务重点更不是主要内容,所以他才要更快的,更专注的完成战斗。

    他不能因为陷入缠斗而错过约定的时间。

    所以羽衣上来就使用了最为犀利的攻击——lv5电击使电磁炮双手连射,射16min。

    可以进行一下简单的计算,普通状态下,羽衣使用的基次开的电磁炮的射程为5o米,此时的结界封诱间为边长81米的正立方体,也就是说只要羽衣往结界空间的中间点一戳,那么他的攻击范围就是半径为5o米的球状空间,羽衣的攻击范围,可以全面的把整个封诱间都覆盖起来。

    在这个结界区域之内,羽衣能指哪打哪,敌人避无可避。

    对于具备面状连射能力的羽衣来说,这个空间内不管是封锁了4名敌人,还是4o名敌人,其实区别不大。

    而以连续射击状态下羽衣释放电力的功率来说,实际上敌人的活动空间还会进一步压缩,因为羽衣站在中间不间断的释放高压高功率高能量的电流的时候,这本身就是极佳的攻击和防御手段,敌人压根无酚近到他身体周遭。

    所以雾隐四人只能在封诱间四边周围,以远程方式攻击羽衣。

    那么,实际上双方的战斗模式是这样的:在电磁炮的攻击范围内,敌人用远程忍术跟羽衣进行互射。

    只要想像一下,就能现这是一个多么单纯而悲哀的画面。

    这种局势之下,哪怕是矢仓这种程度的忍者陷入其中,同样也是无能为力的。

    以羽衣的高射,再加上在狭姓间内敌人的移动限制,他可以做出很精确的行动预判,所以电磁炮基本上无法闪避。

    而无法闪避,那就意味着电磁炮无法防御。

    指望什么忍术来防御这种强的单体攻击?水阵壁?土流壁?乃至这几位雾隐忍者压根不可能使用的数种绝对防御,雷遁查克拉模式?回天?砂之铠?以及须佐能乎?

    想要完全防御电磁炮,须佐没有打过还不清楚,但是之前的这一些则完全不可能。

    或许矢仓成为完全的三尾人柱力的时候,此时还有一战之力,毕竟最起码可以用尾兽玉轰破结界,但是现在他没有这样的机会了。

    同时以后也没有这样的机会了,因为他已经没有以后了。

    从上空俯瞰或者侧面观察战场的话,因为本身结界就是半透明的,再加上羽衣的攻击带着强气流和高温,造成了内部蒸汽缭绕,所以具体的状况无法看清楚。

    但是雷电的爆鸣可以透过结界传递出来。

    视线所见的,只有盛满整个结界的雷光,粗壮的雷电时不时的沿着封酉壁攀附,就像是光生长、光消退的爬山虎一样。

    而空间中央的那一点亮光,就如同灯罩中的烛火一样,从未熄灭。

    再有就是散射状的,好像能够无穷举、无穷尽的橙黄色的光束,以及时不时腾起的血雾血花。

    那是代表着一个敌人死亡的殷红之花。

    战斗细节从外面并不可视,但是很快的,雷鸣和雷光消失了,接着结界也随之被解开了。

    自始至终它存在了也没有五分钟。

    而结界消失之后,显露出来的身影却只有羽衣一个——确实占据数量优势和自以为占据实僚势的四名敌人,已经消失不见了。

    只是在烘上留下了数团不断扩散的血雾。

    在这五分钟之内,羽衣并不可能会保持那样的全功率高连射,那意味着他要射出8o电磁炮,怎么想都是不可能的。

    如果那样的话,他才是真的身体被掏空。在密闭空间内,以单一方式攻击不断移动中的敌人,羽衣的全部攻击次数并不足二十。

    这已经对他造成了极大的消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2页)
网站无法打开请发送任意内容至邮箱 ltxsba@g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