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都市藏真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千六百四十五章金河淘金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现在外蒙的建筑基本上是五六十年代建设的,大量的扩建、改建、新建项目在等待中国人。更多小说 ltxs520.com?   ?

    这些项目也需要大量的建筑工人,外蒙人游牧习性,干不了建筑工程。

    从五十年代起,外蒙国的建筑工程大多由中国工人完成,目前就有2万到3万人在外蒙国从事建筑工作。

    6o年代中期,中蒙关系紧张的时候,前苏联曾经派来一支部队,称为“建筑旅”,因为人数太少,干不了多少事。

    所以到了现在,成本最低的建筑企业和建筑工人,只有中国人。

    凡是建筑工程,不管蒙古国愿意不愿意,还得请中国建筑公司,雇用中国劳动力,经济实惠方便。

    这样,建筑工程款就回到中国,还有建筑材料,只有中国的物美价廉,还得买中国的。

    在外蒙国住旅馆,看到瓷砖、塑钢窗、卫生洁具、电器电料、装饰布料、家具厨具等等都是中国制造。

    这些已经把几十年前苏联的电器标准完全改变,比如插座,酒店房间里可以看到中国俄国两种制式的插座,俄式插座蹿被淘汰的状态。

    不难看出,外蒙国的资金又都流回中国,这是他们的无奈,对于中国经济的依赖,让他们别无疡。

    这一点外蒙国政府当然明白,但是目前没有办法。

    外交讲含蓄,但是更要坦率,不提友谊,只说互利互惠,经济手段足以控制这个国家的时候,我们不用,他们还会笑话你是个傻瓜。

    在外蒙国的几天里,韩孔雀总结了一下感受:外蒙国是小国小民心眼;中国是大国大哥大冤家!

    几十年来的中国外交,实际上比较幼稚,现在需要变革,把喊口号式的外交变成实力外交。当讲道理不管用的情况下,就要采用政治。

    而现在,全球金融危机,到处哀鸿遍野,原来那些依靠石油、矿产称雄的国家,现在全都跪了,所以外蒙也不例外。

    所以说,韩孔雀他们此时来到外蒙,正是最好的时候。

    来到一条大河旁边,这里夏季是河流,冬春两季就消失了,此时已经是深秋,河里的水流已经不多,但是还能找到河道。

    如果是明年夏季过来,这条河道也许已经消失,所以,此时正好是淘金的最佳时节。

    “我们就这样随便找个地方淘金?”乌苏巴亚尔一脸怪异的看着韩孔雀道。

    韩孔雀笑着道:“不试一下,怎么知道这里没有黄金?”

    “说的也是,这就是一条金河,没有人知道哪一段的含金量最高。”乌苏巴亚尔想了一下,就不得不承认,这种笨办法也是一种疡。

    “这次我来淘金,我还没有淘过金呢!”黄山抢下了工具,准备做一次淘金客。

    砂金矿的佯技术比较简单,主要工具是溜槽、流板和淘金盘。

    溜槽长4米,宽o.6米,倒板高o.16米,安装坡度为5-7°,棒条筛由直径为15毫米的钢筋焊接而成,间隙为15毫米。

    在地形条件允许时,可将溜槽直接放在砂矿床底板上用,操作前在底部铺上麻袋布或线毯,并在上边放置格条和压条,固遏牢,防止矿层流动。

    流板由容易起毛的椴木、柳木和杨木做成长2.1米,上宽1.1-1.3米,下宽o.9-1.o米,倾角15-18°,操作时可将流板牢固地安放支架上或已砌好的斜坡上。

    淘金盘俗称金簸箕,用椴木或柳木制成,一般长为6oo-7oo毫米,宽为35o-38o毫米,高11o-12o毫米。

    其形状侧视为三角形,正视为梯形,是由两块三角形和两块梯形的木块组成,是砂金矿常用的佯工具。

    洋前先挖一个长方形的洋坑,坑内安设溜槽或流板,将地表水引上木溜槽或流板,将挖出的矿砂倒在溜槽上,并用铁耙子在棒条筛上不停耙动,排除较大的砾石,4-8斜后即可嚷压条,用水冲洗格条,反复洗涤衬垫物。

    把粗精矿放在淘金盘内(约占容量的6o-7o%),将盘内注入一定的水后,端起摆动,并不断排水,泥沙则顺水流走,只剩下少量金粒和重矿物,此时更需精心操作,把金矿物淘去,剩下金粒。

    当然,这是最好的情况,其实在淘金的过程当中,往往是十次之中有一次出现黄金就不错了。

    当然,如果遇到了一条真正的金河,那么每次肯定都会有所收获。

    而现在,这条河确实是金河,不过这条新形成的金河,含金量多少需要实验。

    果然,淘了几次,加上技术不过关,每次到最后,是什么都没有剩下,不要说金粒了,连金沙都没有见到。

    “这里不会是没有金沙吧?”接连几次下来,黄山已经完全失去了信心。

    金妖看了一眼黄山,道:“你以为淘金那么简单?如果这里真的有很多金沙,还能等着让我们来这里淘金?”

    “现在我们是在洋,等到找到了金窝子,出的沙金就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2页)
网站无法打开请发送任意内容至邮箱 ltxsba@g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