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穿越到大秦的武器大亨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2101地雷的作用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燕军数量相当多,差不多有一半以上的士官出自他之手。”上尉军官说到。

    “哦。没有想到啊。”中尉军官说到。

    “的确是这样,我也是听参谋长无意之间说到的。”上尉军官说到。

    “赵震对燕军十分的了解,所以才来我们东部战略研究。否则的话,谁会调他来这里。”上尉说到。

    “不过,说来燕军的确不利。他们丢了整个朝鲜半岛』仅仅是这样,他们现在还把大门给丢了。”上尉说到。

    “对于燕国的辽东大门被踹开,你怎么看?”一旁的中尉问道。

    “我看,高句丽能够踹开一次⊥能踹开第二次,看着吧,我觉得,高句丽肯定会踹第二次的。”上尉说到。

    “嗯。真的吗?难道燕国没有后备力量调集吗?”中尉问道。

    “难道你还没有研究明白吗?”这时候上尉不耐烦的说到。

    “燕国所有的力量都放在了朝鲜半岛上,朝鲜上损失惨重,他们还有什么样的后备力量来防备辽东,没有多少。加上他们的财政状况,他们的军费减少了很多,根本就没有更多的力量来做更多的事情。因此,在我看来。燕国的辽东大门还有被踹第二次的可能。”上尉说到。能够调到参谋部来工作的军官都要有一定的战略眼光,从另外一个高的角度来分析战抽况。因此对于这样的战略分析,他们都能有所了解。

    “嗯。说的对。”中尉点点头认可了上尉的分析。

    “嗯』仅仅是这样,我认为,燕国现在的局势不妙。但是他们不能解决。反而是高句丽士气很高,他们稍微修整一下,这次进攻辽东更多的是带有更大的试探性。他们摸清燕军的兵力部署,以及军力的强弱之后,他们就会迅的准备起来。毕竟,辽东看起来很穷,但是要比朝鲜半岛丰富的多,而且很多东西,高句丽是不知道的,比如,各种各样的物资等等,他们需要的是这些东西。”上尉说到。

    “所以,他们第二次踹门就非常的有力了。”上尉说到。

    “毕竟贫穷最好的办法,就是进攻。”上尉说到。

    “说的没错。”赵震这时候走出来说到。

    “燕国的局势还有一些机会,如果他们能够在第二次的时候能够正确的部防的话,还是有机会的。”这时候赵震说到。

    “我想的也是这样。”上尉这时候点点头。

    “那好,我来问问你,如果是燕国的话,第二次布防你怎么做?”这时候赵震问道。

    “这个。”上尉挠挠头,他有些难以回答。

    “这个,我也不知道。”这时候,上尉说到。

    “真的,我真的不知道。”上尉笑着说道奥。

    “如果是我的话,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这时候上尉说到。

    “毕竟,这样大的防线,我们需要很多的兵力才能完成。”上尉说到。

    “但是,就燕国这样一种情况以及高句丽的训练,休整时间来看。这根本不可能。”上尉说到。

    “嗯。”赵震接着说到。

    “我倒是有一个办法能够解决这个问题。”这时候赵震说到。

    “什么办法?”上尉这时候问道。

    “提示一下,这个办法,我们秦国现在也在用。”赵震笑着说到。

    “这个。”这时候其他人也开始思索起来。他们不知道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毕竟,燕国很难在短时间内编练大量的军队。

    而没有充足的兵力,是很难完成这样大范屋深的防御。

    “我来告诉你们吧。”看到很多军官为难,赵震也就说出了自己的看法来。

    “地雷。”赵震说到。

    “地雷?”众人惊讶的问道。

    “对⊥是地雷。”赵震说到。

    “对啊⊥是地雷,每一个地雷,就相当于一个哨兵,只要地雷足够的密集,配合铁丝网,就能大规模的布置,有了这样的防御体系的话,只要少数的兵力,就能完成。”上尉这时候说到。

    “你们想想看。从高句丽休整的时间来看,不可能给燕国编练大量的军队,他们的军队规模数量本来就少。这样的话,他们根本就没有充足的兵力来防守,这样的话,只有一个办法。用技术手段来弥补兵力上的不足,想想看,我们就是在西域这个问题上这样做到的。”这时候上尉说到。

    “如果有了大量的地雷区,即便是平原区,对方也很难进攻。这对我们来说,就是很轻松的事情了。而燕国的局势有就非常的明朗了。”这时候上尉说到。

    “对。我们不能在兵力问题上解决问题,但是可以在技术问题上解决问题。用技术的优势来弥补我们在兵力上的不足。这对燕国非常的有用。”赵震说到。

    赵震也是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想出了这样一个办法,参考的点也是和秦国在西域问题上一样。无法有充足的兵力,只能用大量的地雷来完成⊥是用技术手段来弥补兵力上的不足。用大量的,密集,纵深很深的地雷区达到防御,遏制敌人的目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4页)
网站无法打开请发送任意内容至邮箱 ltxsba@g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