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隋炀帝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十一章 设谋永安宫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我身为臣儿,无论若何不能做出这种灭绝人伦之事。”

    “殿下误会了,”刘安深入拨,“娘娘业已病重,为人又性情急躁刚烈,只要照顾不周,她便难以长久。”

    杨广心领神会:“本宫明白了。”他俯在王义耳边,轻声瞩咐一番。

    王义领命匆匆离开,这里,由刘安出面,将永安宫所有太监宫女召集到一处,杨广威严地训话:“尔等听着,娘娘病重,为保凤体安康,不能让她随意活动。从现在起,你们要一切听命于刘公公,不经刘公公许可,不得为娘娘做任何事情。更不许将本宫这番话告知娘娘,谁敢有违,这就是下场!”杨广佩剑一挥,一棵杏树拦腰斩断。

    刘安又叮上一句:“你们都要放聪明些,娘娘已不久于人世,殿下日后可是承继大统的人,哪头轻哪头重,还用多说嘛。”

    众人岂能看不出眉眼高低,同声回答:“我等一定遵从殿下,不敢有违。”

    王义匆匆返回,马背上驼着银箱。杨广向每人发放五十两的纹银一锭:“只要你们听话,今后少不了好处。”

    众人又齐声回答:“谢殿下赏赐。”

    内殿,独孤后口渴要喝茶?唤道:“来人。”

    竟无人应声。

    独孤后感到奇怪,适才殿内无人,她并未多想,现在始觉有些不对劲,这些奴才们竟然抛下自己不顾,怎不令她动怒:“人呢?都死绝了!”

    发火归发火,还是无人应答。

    独孤后喊不动,气得把手边的金丝杯抛出,砸在铜镜上发出震耳的声响。一个垂暮之年的老太监这才蹒跚步入:“娘娘,有何懿旨?”

    独孤见太监老态龙钟的样子,比病中的自己强不了多少,有些发烦:“别人呢?你这风烛残年能做什么?”

    “娘娘,永安宫的所有宫娥太监,都为总管刘公公另有差遣,只有老奴可供驱使。”

    “胆大包天!你叫刘安滚来见我。”

    “这?”

    “去!”

    “是。”老太监步履迟缓地走出内殿,好一阵子,又是他步伐艰难地转回。

    独孤后早已等急:“刘安何在?”

    “娘娘,他被万岁召去。”

    “混蛋!”独孤后气愤已极,“我绝饶不了他。”

    “娘娘息怒,适才呼唤,有何事吩咐?”

    独孤后经过这一阵折腾,愈加口干舌燥,无奈地吐出一个字:“茶!”

    “老奴就去斟来。”老太监吃力地拾起金丝杯,走至外殿,正要倒上热茶,刘安一把夺过,斟满了凉茶。

    老太监感到为难:“总管,病人怎能饮冷茶?娘娘会骂我的。”

    “你难道忘了太子的吩咐?”刘安出语冷冰冰,“送去。”

    老太监颤抖抖进内,将茶置于床头:“娘娘,茶到。”

    以往都是两个宫娥扶起独孤后,再由一太监将茶送至唇边,而今她只有自己动手了。好不容易把茶端起,品一口竟是凉的,她怎能不恼,猛地一泼,全扬在老太监身上:“你真是活腻了!”

    老太监无言以对,他不敢解释。

    独孤后气急败坏,怒指老太监:“你与我备车,我要去见万岁。”

    老太监出殿请示刘安:“总管,娘娘让备车。”

    刘安冷笑一声:“去回复她,就说车轮损坏,需修复后方能使用。”

    老太监回殿一番学说,几乎把独孤后气死:“反了!真是反了!”

    草长莺飞,不知不觉关中大地迎来了绿肥红瘦的炎夏。杨广以铁的手腕,限制了独孤后的一切活动。使多年来一直凌驾于文帝之上的这位女主,只能在病榻上呻吟。虽说尚未断气,但已形同死去。床前,只剩那个风烛残年的老太监和两名又聋又哑的宫女侍候,要发火要使权威都无济于事。独孤后每天在咒骂杨广和文帝中捱日子,以此聊解寂寥、聊慰含恨的心。

    永安宫内,充满压抑与惆怅。永安宫外,依然是丽日高悬,繁花似锦,生机勃勃。刘安不忘杨广嘱托,恪尽职守,不离宫门半步,树荫里一把太师椅一张八仙桌一壶香茶,再有一名宫娥为之打扇,他悠然自得的派头与神气,确是强胜独孤后多多矣。

    一乘凉轿悄悄来到,停在宫门。文帝杨坚突然光临,待到刘安看见,文帝已到面前。他赶紧跪倒伏地接驾:“奴才叩迎万岁。”

    文帝已把刘安适才的享乐情景看在眼里,很是不悦:“刘安,你好自在呀!看来我这皇帝也不如你这奴才快活。”

    “奴才该死。”刘安连连叩头,“万岁息怒,奴才知罪,以后再也不敢。”

    “滚起来吧,”文帝训诫道,“酷暑炎天,有多少农夫挥汗田间,方有我等衣食,当体恤民生疾苦,不可一味只求享乐。”

    “奴才谨记万岁教诲。”刘安一直毕恭毕敬,不敢抬头。

    “朕来问你,娘娘病体如何?”文帝今日路经永安宫,想起独孤后,气固然未消,但以往的恩爱使他停轿,有意探视一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6页)
网站无法打开请发送任意内容至邮箱 ltxsba@g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