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盛唐剑圣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十八章 龙争虎斗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剑柄包括剑把、护手和柄头三个部件,剑身又分为强剑身、弱剑身,以及剑刃。同时剑刃又分为假刃与真刃。

    这细致的分化,也可以看出西方人将剑研究的极为透彻。

    剑把、护手、柄头皆有妙用,而强剑身、弱剑身、假刃、真刃各有长处,也就是所谓的剑无一处无用。

    西方哲学家阿基米德曾说过一句耳熟能详的话:“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起地球。”

    西方的剑术正是融入杠杆原理。

    莫斯雷马萨那上撩一剑,看似简单,却利用了强剑身力大而弱剑身迅速的特点,在与裴旻兵刃相交时,尽量以强剑身碰撞裴旻的弱剑身,以使裴旻的攻击偏离轨道,在兵刃交缠时,通过转动腕部,举剑压剑而使对手的弱剑身滑向自己的强剑身架住,最后力无处使,落入被动。

    若非裴旻警觉不妙撤剑迅速,将会给征服长剑十字护手卡主,陷入危险之境。

    莫斯雷马萨搬回了劣势,目光却落在了自己的征服长剑之上,见长剑上已经多了一个凹型缺口,问道:“你是故意的?”

    裴旻听了莫斯雷马萨的话,眼神瞟了一眼翻译,听了翻译的解释。

    裴旻笑道:“将计就计,你想消耗我的气力,那我便断你长剑,拔你爪牙!看谁吃亏!”他看了一眼,秋毫无损的秦皇剑道:“找与你说了。在我这开疆剑面前,天下兵器,皆是凡铁,无一例外。”

    这普一接触,莫斯雷马萨就知道裴旻不是易于之辈,自己想要胜他,除了倚仗自身的实力斗勇,还需斗智,唯有如此才能确保自己稳胜,为大食国取得荣誉。

    裴旻的斩虎剑法委实了得,以他的膂力竟接不下对方一击。

    不过莫斯雷马萨深知,世间之事,有利有弊,这种剑法固然威力奇大,全凭劲强力猛取胜,堪称天下无双。却也意味着最耗劲力,使得久了,任是铁打的身子也感不支。

    遂以他选择招招硬碰,就算力量不敌,只要能维持自己不败,便能多耗些裴旻的体力。一但他体力跟不上,无以为继的时候,局面形势毫无疑问,立刻逆转。

    利用此战术,他连接十余招,本以为计划得逞,意外瞧见自己的征服长剑的中心无端缺了一个口子,竟有半个指甲盖那么深。

    瞬间醒悟,裴旻出剑劈斩的角度各有不同,但是双剑交错的时候,他的剑从一开始就砍在一个地方。

    每一剑征服长剑都崩开了一个小缺口,直至现在这个凹痕。

    这还是因为征服长剑是西方名匠锻造的利器之故,若是寻常利器,早已断成几节了。

    莫斯雷马萨听了翻译的话,收摄心神,不为外物所动。

    周边人听了两人的交谈,方才知道原来场上这两位一个西方的绝顶人物,一个东方的俊杰,不只是斗勇还在斗智,无论才智剑法,均在激烈的交锋,无不看得如痴如醉,

    不管谁输谁赢,都值得赞颂。

    莫斯雷马萨不想给裴旻多余的休息机会,也不再做口舌之争,微微晃动,当气势蓄至巅峰时,双眉耸竖,大步前跨,一股彻骨的剑气,立即潮涌而去。

    裴旻立足如山,虽跟莫斯雷马萨魁梧的身躯比起来,倍显薄弱,却有一种岳峙渊渟的气势,绝不怕惊涛骇浪的冲击。他毫不相让,秦皇剑澎湃的对涌上去。

    这一次他用的不是斩虎剑,而是草圣剑!

    恢弘的剑势,威力固然逊于强猛无俦的斩虎剑,威势却更胜一筹,绵延不绝的涌向莫斯雷马萨。

    莫斯雷马萨不敢在与裴旻硬碰硬的接触,收回了攻势,剑疾出如风,摆出低顶位起势,利用轻快的弱剑身,于严密封架中作防守反击。

    虽然他心中不服,却也不得不承认一句话“在开疆剑面前,天下兵器,皆是凡铁”。

    硬碰硬,他力量守得住,但征服长剑却心有余而力不足。

    刹那之间,秦皇剑和征服长剑再度拼斗了十多记。

    秦皇剑绵延不绝,而征服长剑也轻活灵动。

    “当当”之声,好似激荡的鼓声,使人听得心弦震撼。

    他们愈打愈快,众人看得眼花神摇,竟忘了喝采助威。

    李隆基看了眼花缭乱,眨巴了一下干渴的眼睛,问向高力士道:“力士,你说他们谁会赢?”

    “应该是裴国公吧!”高力士确实懂武,武艺还不错,出生于岭南贵族,自幼习得家传拳法,三五大汉近不得身。但是裴旻、莫斯雷马萨的境界已经不是他这个层次可以领会的了,根本看不懂谁强谁弱。只是因为李隆基喜欢听好话,顺着他的心意说而已。

    高力士了解李隆基,李隆基又何尝不了解高力士?

    李隆基听出了他话中的敷衍,怒道:“实话实话!”

    高力士哭丧着脸,道:“目前是裴国公占优无疑,只是……只是裴国公剑法如风如虎,劲气鼓荡,犹如浪潮,绵延不绝。但如此同时我力量损耗的速度远远快于对方,这长此以往下去,在攻个三四十剑,要是攻不破对方防线,只怕会劲力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3页)
网站无法打开请发送任意内容至邮箱 ltxsba@g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