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主宰江山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九百三十六章 新遣唐使(续)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德川齐正从来不觉得日本有挑战中国的可能。更多小说 ltxsba.com但是他也为日本武士的英勇而自豪。不然中国人怎么会从日本本土雇佣武士呢?

    自从中日友好,中日友谊在不断加强之后,日本社会上对于治安军和挺身队的抵制迅速消退了。

    这反而成了日本人勇武的一个象征。

    连中国人都承认日本武士的勇武了。

    就像上辈子中国什么什么地方得到了灯塔国的赞叹之后,当地人立刻就会有种与有荣焉的感觉一样。

    看,老美都说我们好了。

    如今的日本人也有这种相同的情绪。

    你看那朝鲜,看那安南,看那那么多被中国征服的土地,中国人在他们那里专门的招收士兵了吗?

    没有。

    得此殊荣的只有日本,只有日本的武士。

    那么这治安队和挺身队就不再是日本武士的耻辱,而是日本武士的勇武得到强大的中国认同的标志。

    而为了让这一标记显得更要光辉耀眼,日本人还有意无意的引导风向,把中国向着真正的天、朝上国的地位上推去。

    在日本售卖的世界地图,中国那庞大的红色映衬得小小的东瀛群岛如同大海中的一条小鱼,再骄傲的日本武士看到如今的世界地图之后,也不得不承认中日间那无可弥补的差距。

    他们所谓的‘布武天下’,只不过是中国内湖中的一条小鱼。

    在日本,当世界地图第一次传进来的时候,看到这幅地图的日本武士甚至发疯的抽出了武士刀,想要当场劈了那个货主,然后他被手铳打断了一条腿。

    后来,日本内心的一切惶恐和恼羞成怒都随风而去了,他们真正的认知到了整个世界。

    如今的日本,就好比一千多年前,白江口之战后的日本,向中国风险的只有最卑微的崇敬和谦逊,将自己定位在一个学生的位置上,而不是如朝鲜、安南一样自诩是‘小中华’,反而视中国大陆为蛮夷。

    虽然德川幕府从没有正儿八经的表现出这股优越感,但是在日本的华人,当年从大陆逃去的华人后裔却很清晰的揭露了那一段历史。

    这可能也是日本人在中日交往之初略显的‘桀骜、不听话’的原因之一吧。反正他们现在是乖乖了。

    但是儒家在日本的影响力依旧很深重。

    毕竟这个时候的日本不是原时空黑船来袭后的日本,他们身边没有一个千百年的老师当靶子,现为他们表演了一番什么叫‘被坚船利炮打开国门’。

    如今的日本说到底还就是受中国一个国家的欺负么。现在的德川幕府,新军总兵力都逼近了五万。整个日本装备了滑膛枪、滑膛炮的军队没有十万,也有八、九万。就算是叫欧洲人去侵略,他们也不会触这霉头。

    让日本人吃亏的也就是中国么。

    撞击和震撼还真的很难说比之历史上的‘阿片战争’和‘黑船来袭’的影响力大还是小。

    但现实就是很多的日本人还依旧抱着朱子儒家不松手。之前的改革也肯定有影响。

    日本的大局如今还摇摆在‘向左’还是‘向右’。

    但是日本这些年的发展速度很缓慢这却是真的。

    日本的这种发展速度让陈鸣都以为看到了原时空的晚清,最大的改动也就是武力上,而不是制度上。这样的日本天知道让开过眼界的留学生们有多么的失望。

    何况,那世界地图就摆在那里的。中国原来有多大的地盘,现在又有多大的地盘,中国为了夺取这些地盘废了多少精力,这些地盘又是日本的多少倍……

    照德川齐正来看,这不都是明摆着的吗?好处是显而易见的。虽然日本身子板小,不可能独自开张,而且那美洲很可能已经是中国的盘中餐了,虽然辽阔的美洲真的很大很大,但只需要跟在中国的尾巴后,总不会少的好处的。蝇附骥尾也能致千里的!

    可是日本什么也没干。

    不管是幕府还是地方大名,他们唯一做的就是收更高的税租,从中国那里买来二手的枪炮,训练起一支支的纯火器部队。

    用宝贵的资金把一个个武士送到中国的军校里来,有的大名不仅搞陆军,甚至还积极发展水师。德川齐正看的真是够够的。

    中国对外倾吞海吃了那么多的好处,那是日本国土面积的三十倍、五十倍、一百倍,他就纳闷了,那幕府和地方大名怎么就一点都不动心呢?

    日本人似乎很爱激动。而进行了城改建设的南京城和一直是新城市模块的上海市。很多建筑以及新鲜事物在他们眼中都是那么的令人激动,似乎那每一个物件都能让他们惊为天人。动不动就惊叹“这是世界第一流的建筑”,“这是世界最文明的交通准则”……

    这点上安东和乐浪两省过来的朝鲜人跟日本人倒堪称棋逢对手将遇良才。那都是喜好过分去夸张的性格,却很好的迎合了一部分国人要面子的爱好。虽然国人面对此副景象时会常常自谦谦虚,显得颇不好意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2页)
网站无法打开请发送任意内容至邮箱 ltxsba@g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