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明舰队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十四章 川西生产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自己的同胞挥动屠刀。

    满八旗的军官基本上都阵亡了,只有极少有人被俘⊥算是被俘的,也是骂骂咧咧坚决不肯投降。对那些不肯投降的满八旗军官,都被拉出去砍了脑袋。

    蒙八旗和汉八旗投降的相对较多,很多军官也投降了』过他们投降只是免死,服苦役是免不了的。投降的蒙八旗和汉八旗都被送去矿山挖矿。

    像林二虎这样,既不是八旗,又不是绿营军官,自然就是当了一名农民。

    经过多年战乱的成都平原,人口稀少,土地多得根本就用不完。根本就不用担心那么多俘虏没有土地可以种⊥是担心一开始粮食不够。等到头一批粮食种出来,就足够所有人吃到秋收还有剩的。

    林二虎刚刚到成都的时候,每天吃的还是混合了杂粮的相,五六天都难得吃到一次干的。本来义军粮食就不多,还要养活那么多俘虏,只能大家都吃得差点,所有人一起吃稀的,连西征军自己都不例外。

    不过在一个多月之后,吴三桂那边运来的粮食送到了,虽然吴三桂心肠很黑。把陈化快要霉变的粮食卖给西征军,而且价格还卖得很高,但怎么说也是粮食啊!吴三桂运来的,大部分都是陈化的大米,还有一些放的时间很长的麦子,

    有了这些粮食,林二虎他们总算是可以吃到干的东西了。专门开办的农垦食堂每天提供两餐,中午是掺了杂粮的米饭,粮食管饱。还有炒青菜,炒豆芽,烧豆腐等菜,每隔八天十天的。还能吃到一次野猪肉或者是鱼。晚餐是粥,葱花饼,杂粮窝头和咸菜。

    能够吃上这样的东西,对林二虎等绿营兵来说。这日子已经是过得相当不错了。他们在清军中的时候,都未必能够吃得上那么好的东西,还能粮食管饱的。绿营军中克扣军饷↑官扣下粮食中饱私囊,一般的绿营兵吃的是什么东西,想象一下也就知道了。

    来到这里,当了俘虏之后,反而吃得比以前更好了,这令林二虎他们根本就想不到。

    林二虎等人在明军士卒的指挥下,从四周林子中砍伐木头,就地取材制造泥砖,开凿石头,在成都城外修建起了大量房屋。俘虏们的房屋连成一片,形成了一座座村庄。之后就有明军军官过来,要求俘虏们在村子外围修建围墙,建造堡垒。

    每一座村子外围,都修建起石头围墙,白文选部长途带进来的水泥,用来连接石头和石头之间的缝隙。村子外围的围墙,修得就和城墙一样坚固。在围墙外面,还挖掘了壕沟。沿着围墙,每隔一段距离,就修建一座大型碉堡,碉堡有三层,里面驻扎火枪手。碉堡的顶部,还有城垛口,上面可以布置人看守。

    碉堡和碉堡,碉堡和围墙,形成了交叉的棱堡火力,不管是哪个方向进攻围墙,都要遭到两面火力的打击。一座碉堡内,可以布置三十名火枪手,十名弓箭手和十名肉搏兵。

    这些碉堡,都是王新宇模仿后世的炮楼所盖的碉堡,采取了砖木结构。倘若这种炮楼一旦遭到火炮攻击,根本就承受不起将军炮和红夷炮的轰击。但清军要把将军炮和红夷炮带进四川来,也不是一件易事。

    清军可能会携带汹入川,但在村子里面,布置的抬枪、碗口铳之类的武器,足够同清军的虎蹲炮之类的汹对射了,根本就不怕清军来进攻。

    在进行农业建设的同时,也没有忘记防御方面的建设过四个月的生产,成都平原已经产出了头一批粮食,只不过都是番薯。当年的番薯还没有像后世那样进行过改良,能够达到亩产五六千斤甚至上万斤,那是不可能的事情。当年的番薯,亩产量也就在两三千斤左右』过这样的产量已经相当惊人了。

    比起亩产三四百斤的水稻,两三百斤的小麦来,番薯的产量实在是太惊人了。一个人一年消耗粮食也就在四五百斤左右,一亩番薯,可以提供好几个人的口粮。

    “番薯的叶子也别浪费了!我们可以收走番薯叶子去养猪!”担任村长的刘奇林说道,“等猪养大了,弟兄们的生活也就好过了!”

    刘奇林本来是一名西征军士卒,因为在战场上受了伤,落下一身残疾,被迫提前退役,来到村子里面当一名村长,其实就是看管这些军屯的俘虏们。

    看管俘虏的,还有一批不久前从川西新招的兵。这些士兵平日里进行训练,也兼看管军屯的俘虏』过因为俘虏当中,那些死硬的军官不是被杀就是被送去了矿井,剩下来的绿营兵倒也没想过反抗。他们来到这里后,伙食比以前更好了,又何必反抗呢。而且他们在完成了两年的军屯任务之后,还能正式加入明军,每个月有二两银子的军饷可以领取。

    每一名军屯户有二十亩地可以种植,也就是林二虎自己的番薯就收成了六万斤左右,不要说他自己一个人吃了,全村的人都吃不完。

    那么多的番薯,除了一部分被村长收走提供给军队之外,其他的都留下来归军屯户们自己支配。他们可以拿着番薯去交换大米、面粉等。有了那么多番薯,接下来就能种植大米,到了秋天以后,就能吃上自己种出来的香喷喷的大米,好好的改善一下生活。

    而番薯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3页)
网站无法打开请发送任意内容至邮箱 ltxsba@g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