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明舰队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百一十四章 洞庭湖水战之一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不一样了。

    施琅也把决战地点放在洞庭湖,因为施琅的探子也现了明军有一种度极快的船,按照施琅认为,那种船若是进入水流条件复杂的长江,只能对明军更有利,毕竟刘国轩也不是一个草包,也懂得利用长江水文条件。同样都在利用水文条件,那么拥有一种可以逆水快航行的船,那就占了极大的优势。

    而且施琅也知道,其实车船在洞庭湖内作战,未必比在江里面更有利,因为在湖水中,水藻、芦苇、水葫芦、荷花之类的杂物也多,车船是用旋转的桨叶来带动的,极有可能会出现桨叶缠上水草杂物,而导致船下降。

    刘国轩当然也知道车船的弱点,因此车船是放在中间,外围有内河炮舰,快船之类的其他战船保护。至于攻击清军大船的主要武器,则是由倭人驾驶的杆雷艇来完成的。

    明军水师一共有一百二十艘杆雷艇,由一千多名倭国人来操纵。

    其实杆雷艇如果使用好了的话,生存率不会太低。

    明军船队刚刚进入洞庭湖,前方就出现了黑压压的清军船队。

    密密麻麻的清军船队排列着菱形的阵型,向明军船队杀来。清军中军是四百到五百料的大型福船,上面装备有红夷大炮和千斤佛郎机,是船队的中坚力量;福船外面,是一批海沧船和苍山船;两侧和前方,都是双篷船、快哨船、快蟹、挟板和火攻船之类的。按照施琅的战术,是小船在前面冲锋,掩护火攻船,对明军的大船起攻击。

    刘国轩的战术也和施琅的基本上差不多,车船在正中间,是中坚力量,外围是内河炮舰,再外面是型快船,攻击清军大船依靠杆雷艇,也相当于清军的火攻船,但是威力要比清军的火攻船明显大得多了。

    双方的小船率先向对方起攻击,一条条明军和清军的小船全向对手划了过去。

    其实明军和清军的小船基本上还是差不多的,没有多大区别,但是小船上面装备的武器却有很大的区别:明军的小船上配备了藤制的挡板,外面蒙着湿毛毡,在接近对方小船,进入对手射程之内,小船的挡板可以立起来,用来遮挡对手远程武器的攻击。此外,明军水师官兵身上穿的都是藤甲,防护力明显过了清军水师的木甲。

    水战的时候,小船上的士卒是不能穿铁甲,也不能穿棉甲和皮甲的,因为穿上铁甲,一旦落水就沉到底了;棉甲和皮甲尽管比较轻,可是会吸水,吸了水之后也是十分沉重,人落进水力就很难浮出水面。

    “这都是我们的贵州藤啊!”汪士荣看着身披藤甲的明军水师官兵说道。

    王新宇笑了下:“这个是要感谢平西王爷,给我们提供了不少坚固,又轻巧的贵州藤,我们才能装备那么多藤甲。”

    明军的小船快向清军小船冲去,双方的船只高接近。

    “轰轰轰”后面的大船上腾起了团团白烟,大船上的火炮开火了,炮弹呼啸着掠过湖面,落进水中,腾起了一道道冲天水柱△军和清军的水手们冒着密集的炮火,拼命划着船,向对方的小船冲杀过去。

    双方的大船都在拼命的向对方的小船开炮轰击,这个年代的滑膛炮精度确实不高,小船的目标又小,度快,很难被击中。

    不过明军无论是内河炮舰还是车船,上面的长管加炮的精度却要比清军战船上的火炮精度要高得多了,原因是,明军的炮膛内壁是用镗床加工过的,炮膛十分光滑,而且长管加炮的身管长,炮弹初高,精度明显比清军的火炮要高得多。

    “啪”一艘清军的小船被从一里外射来的一八磅炮炮弹击中,炮弹砸在小船上,这艘小船立即被击穿一个破洞,炮弹在船舱内腾起了弥漫的血雾,被击穿的船板好像弹片一样四射飞溅,船上清军惨叫着倒下一批,小船也开始进水下沉。

    不一会儿功夫,又是一艘清军的小船中弹下沉。

    明军车船和炮舰的长管加炮不断开火,连续击沉了六艘清军小船。而清军的大船射出的炮弹,只击沉一艘明军小船。

    双方的小船已经接近目标,双方即将纠缠在一起。双方大船上的火炮不再对即将接触的对方小船开火,而是抬高一点炮口,向对方比较后面的大船开炮轰击。

    明军小船上士卒竖起藤板,弓箭手张弓搭箭,向清军小船射出一排排乱箭。与此同时,清军小船也射来了飞蝗般的箭支。

    第一轮对射,效果明显不一样,清军小船上射出的羽箭大部分都被藤制挡板挡住了,有少部分的羽箭射在明军士兵身上,也都未能射穿藤甲,只有少数明军士卒没有藤甲防护的胳膊和腿部中箭。

    再看清军那边,明军一阵箭雨落了下来,防护力很差的木甲上面扎上箭支,虽说不能保证每一支箭都射穿木甲,可是木甲那不可靠的防护能力,让不少羽箭从木片的缝隙钻过,扎入清军体内。还有的箭支力度极大,把木甲的木片都扎开一个洞,箭头带着破碎的木片扎入清兵身躯中,顿时响起一片惨叫声。

    明军的快蟹船也赶来了,快蟹船尽管也是一种小船,但是船上装备了子母炮,射程过清军小船的弓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3页)
网站无法打开请发送任意内容至邮箱 ltxsba@g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