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唯我中华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59章 大破蒙古骑兵【第五更】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进入到六月,南方区域大局已定,只剩下台弯、邯这两块海外之地,以及道路崎岖、环境恶劣的西蔵。龙腾小说网 ltxsba.com网

    不过清廷已经覆灭,四支狐舰队也已经归顺大汉王国,不需要多久,就算汉军不进军台弯和邯,两地守军也会归顺大汉王国。

    至于西蔵就要麻烦一点,颜学义还在等待长庆油田开采出来石油,到时候就有足够的柴油让飞艇飞上蓝天,飞艇可以不考虑地形将大量补给送达远方的汉军,足以支撑汉军征服西蔵。

    南方进展顺利,但是北方还需要不少时间,大西北、蒙古、东北这三个区域,汉军才刚刚踏入。

    在清廷覆灭前两天,朱雀军团的第五师和第七师分两路进军蒙古。

    蒙古分为内属蒙古和外番蒙古,实行盟旗制与札萨克制,根据部落、地域分而治之,分设札萨克旗、都统旗、总管旗、喇嘛旗进行统治。

    清初时蒙古人口有一千万,蒙古骑兵的实力很强大,满清害怕蒙古人也来个入关,将大清的江山夺走,所以满清对蒙古采取各种方辐行限制,使得蒙古人的生产力低下,一直以放牧为生。

    更重要的是满清对蒙古人采取各种减丁措施,比如说大建喇叭寺、战场上让蒙古人当前锋等,到一八八八年,蒙古人已经不足一百万。

    两百多年时间,蒙古人口从一千万锐减至一百万,这简直就是大屠杀,堪比美洲生的印第安人大屠杀。

    虽说现在蒙古人口不足一百万,但是蒙古骑兵的战斗力依旧没有下降,蒙古骑兵可是少有能够和沙俄的哥萨克骑兵硬碰硬的存在。

    汉军的骑兵很少,骑兵建制最高也只是团级,这不是说汉军缺少战马,而是汉军缺少合格的骑兵,汉军的骑兵说是骑兵,倒不如称呼为骑马的步兵,若是汉军骑兵只使用马刀和蒙古骑兵对拼,那输的一定是汉军骑兵。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骑兵依旧是战场不可或缺的兵种,虽然火器更新换代让骑兵的作用不断下降,但是骑兵具有良好的机动性,是汉军不可或缺的。

    颜学义也想组建骑兵旅、骑兵师,骑兵的最佳人淹是生活在马背上的蒙古人,但是在组建骑兵旅或者骑兵十前,汉军还要先打败、收服蒙古人才可以。

    六月五日,王新伟的第五师已经深入内蒙古伊克昭盟。

    蒙古多草原,地广人稀,这也使得汉军补给困难,第五师为了防止被蒙古骑兵截断后路而导致补给短缺,第五师收集数千匹马用来驮运补给,孤军深入内蒙古。

    然而第五师进入内蒙古一个星期,却并没有现蒙古人的身影,这真是一件奇怪的事情,即便再怎么地广人稀,也不可能这片草场上一个放牧的人都没有。

    王新伟感觉,蒙古人有阴谋。

    只是王新伟不害怕,以马刀弓箭作为武器的蒙古骑兵,如何是汉军的对手,只可惜第五师大部分骑兵都被调走,使得第五师缺少“眼睛”。

    就这样,又三天过去了,汉军第五师到处寻找蒙古人的踪迹,携带的补给已经消耗过三分之一了。

    还好,虽然没有遇到蒙古人的部落,但是却现有蒙古骑兵吊在远处,观察一下汉军便离开,轻易不与汉军接触。

    王新伟明白,恐怕大队蒙古骑兵很快就会到来。

    果然不出王新伟所料,一天后,正在行军中的第五师,突然现前后左右四个方向都出现大队的蒙古骑兵,估略统计,蒙古骑兵总人数过三万。

    “命令各团就地防御。”面对人数是第五师三倍的蒙古骑兵,王新伟沉着指挥。

    若是在火器未展的时代,骑兵只有骑兵能够对抗,但是时代已经改变,无论多少骑兵冲击第五师,只有失败一个结局。

    在王新伟的命令下,第五树个团立即布置防御阵形,暴雨重机枪放在最前面,迫击炮稍靠后,而团营级的75毫米野战炮没有携带,不过有重机枪和迫击炮足够。

    轰dd!

    这可不是炮弹爆炸的声音,而是蒙古骑兵的战马狂奔时践踏大地的声音。

    汉军军官们通过望远镜可以清楚的看到远方的蒙古骑兵拿出弓箭,向汉军狂奔而来。

    一千米,汉军不为所动,目光注视前方。

    九百米

    八百米

    七百米,汉军战士心中那根弦绷紧。

    六百米

    五百米,当正面的蒙古骑兵率先跨过那条并不存在的红线后,汉军军官毅然下达开火命令。

    “开火!给我狠狠地打!”

    霎那间,正面几十挺暴雨重机枪同时开火,无数颗子弹犹如暴雨一般滴到正在冲刺的蒙古骑兵身上,雨水滴落到人身上只会打湿衣服,但是子弹打到人身上,带来的是死亡。

    下一刻,冲在最前方的蒙古骑兵连人带马被钢铁风暴吹到。

    这一次汉军战士可是瞄准蒙古骑兵身下的马打,若是只打人,上千匹战马冲到汉军阵地可就不妙了。

    虽然得不到活马,不过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2页)
网站无法打开请发送任意内容至邮箱 ltxsba@g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