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国崛起1857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百三十四节 赫德要权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了12o多人的队伍,各种制度经过摸索已经渐渐完善,各种程序非常顺畅,可以说新安厘局已经跟欧洲任何一个海关的管理,没有任何差别了。这一点,让在香港和澳门的西方人都啧啧称奇,而他们每一次的称道中,都离不开赫德这个名字。

    但是赫德却感到了无聊,他感到自己无事可做,该做的都做完了,剩下的就都是无聊的日复一日的重复。他以为自己不在乎这些,直到听到朱敬伦要走,而且不再回来,他这才现他很在乎这些,非常的在乎。

    “可是朱,你是知道的∴湾这里的情况并不是那么乐观。港口现在日益繁荣,但是港口设施还很落后,你知道7月新茶下来那两个月,有很多商船不得不在香港停留三天以上n区的情况更差,你走到街上简直寸步难行,工人们在街道上,在酗口,在别人的屋檐下,到处胡乱的搭建窝棚,而且随地方便,走在街道上必须捂宗鼻。另外还有偷盗,打架和勒索这些治安问题也很严重。”

    赫德不断的说着这一年来赤湾港口区域生的各种问题。

    朱敬伦耐心的听着:“这里的土地,包括镇子,都是赤湾村的土地。在我国的法律之下,我无法强行买下,我也不敢强行买下。这些土地甚至包乐道都是私人土地的话,他们愿意租给别人搭建窝棚,我们法理上是管不着的。至于治安问题,县吏们暂时还没有经验,也还没有时间适应如何管理一座繁荣的贸易港口。”

    赤湾港的大部分土地,都是属于赤湾村的,这个村子是一个古村,村民传说是宋元时期建立的。有一个悲壮的传说,当年在蒙古军逼近,6秀夫迸年幼的宋朝幼帝在崖山跳海殉国,同时殉葬的还有十万百姓,鲜血染红了江河,结果幼帝的尸体在海上漂浮不沉,当地百姓看到海湾染成了红色,于是起名赤湾,并将惺帝的尸体埋葬在了这里,这座墓就位于赤湾村的中央,名叫宋少帝陵。

    传说是不是真的不知道,少帝陵里是不是真的埋着惺帝也不知道,但表达的感情却是真的,那就是宋朝皇帝的惨剧在珠江口这一带有很强的影响力,新安最大的家族的族谱往往都追溯到那个时代。

    正是因为赤湾村建村历史太久了,赤湾这一带的土地也就大都是人家赤湾村的,说不好听点,过去的赤湾码头,除了中转贸易,最大的用途或许就是人家赤湾村人打渔的渔港。

    可是清朝法律是非常私有制的,英国人在上嗨最开始搞租界的时候,租用的还是黄浦江的荒滩,但没有当地农民的同意,就是县令都没办法,还从中劝和了很长时间,英国人出了高价才租到地。

    所以赤湾港的建设就很麻烦,赤湾村人家根本就不想卖土地,朱敬伦的兵工厂建在南山上,除了安全原因外,最大的一个原因就是没办法在附近买到合适的土地,如果真的要强行买地,恐怕得跟赤湾人打一仗。

    赫德不加思索,或者说已经思索过很多次了,道:“我们可以开东西两侧海岬。”

    但也不是完全没有扩展的可能,沿着赤湾两侧都是海岸山梁,这些岬角是无法耕种的,岬角上还有有明代的墩台和炮台,因此山梁基本上算得上是公地,可以向那个方向扩展,但扩展的成本很高,后世开深圳,政府将东侧的山岗都推平了,连岬角上的炮台都挖的只剩一个地基。

    朱敬伦叹道:“可是上次买大炮我们的钱基本上都花光了,所以今年恐怕是没可能。”

    因此如果开拓岬角,成本抬高,朱敬伦一时间难以承受。

    赫德接着道:“我计算过了,如果可以拍卖多余土地的话,完全可以应付开成本。”

    这是一个好主意,政府搞基建,带来土地升值,在通过拍卖土地收回成本。其实现在香港就在玩这一套,而且一直玩到李人时代,最早玩土地财政的城市就是香港,这一套制度可不是从欧洲学习来的,而是在香港明的。

    这套制度称之为土地批租制度,港英政府向土地使用者批租土地,使用者通过承租批准期限内的土地使用权,一次性缴纳规定期限内的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可以让政府短期内得到未来数十年的租金,后来又把地权扩大到九十九年,实际上相当于卖出去了。

    这套制度其实也是被逼出来的,因为香港一开始实在是荒凉,英国政府又不想单方面投入,香港总督为了财政才搞出了这一套制度。

    现在赫德想借用一下,这当然是好事,朱敬伦可是一个实用主义者。

    点了点头:“你的主意不错,我会让陈芝廷试试的。”

    赫德曳:“不不,我建议新开的土地还是由厘局管理比较好。”

    厘局管理?那不就是赫德在管理吗!

    朱敬伦几乎随口就要否定,因为他感觉到赫德在要权。

    [记住网址  龙腾小说 ltxsba.com]
网站无法打开请发送任意内容至邮箱 ltxsba@g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