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国崛起1857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四百一十九节 打造工业乡绅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这些年来,朱敬伦确实培养出了相当多的既得利益者,比如大量财的商人,可是这些商人在话语权上,根本就没办法跟那些士大夫相比,而且他们自身似乎习惯了不去争斗,或许是一种传统的惯性作用,他们完全不敢去跟那些士大夫去争斗。

    既然无法用新阶层压到那些旧阶层,那就直接让旧阶层转变成新阶层,哪怕只是转变一部分,也能从内部瓦解他们。

    朱敬伦立刻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陈启沅,俩人商议一下制定了一个章程,那就是以后在政策上用支持有功名的旧阶层,比如那些旧时代取得过功名的乡绅,家中三代中做过官的地方乡绅,给予他们特别贷款,欢迎他们投资工商业。

    英国有新贵族,德国有容克地主,日本有武士财阀,那么如果能在大明打造一个工业乡绅阶层,那大明的工业化恐怕更容易推动下去。

    朱敬伦的观点跟陈启沅的观念不谋而合,事实上,陈启沅在推行缫丝业的过程中,也主要是鼓励一些地主乡绅办厂,背景上他自己就是一个乡绅,或者说他就是朱敬伦所说的第一个工业乡绅,思想中他是有些看不起那些唯利是图的商人和暴户的。

    这几个日本人给朱敬伦的启不止这点,他现日本人现在就带来了留学人员,当然主要是幕府办的兵工厂的学徒,是来欧洲的工厂学习技术的。

    但朱敬伦认为日本人的步子迈的比自己还大,他之前一直是高薪聘请欧洲技术人员,倒也派了一些留学人员,但主要是通过公使馆向各个学校派遣,主要是在大学层面,在技术层面上到时没有下功夫。

    跟陈启沅商议,回头从兵工厂中挑鸦些优秀的学徒,也送到欧洲最先进的工厂来学习,他们的基聪定是比日本人的基疵的,他们不必非到工厂学习,只需要实习一段时间,然后送他们进大学去学习最先进的理论知识,回去就是高级工程师。

    另外也该从各级学校选拔留学人员了,目前没有那么多的经费,每年派出一千人左右就可以了。

    得到启后,朱敬伦也没打算完全模仿日本,他将自己的思路扩大,日本人现在还只局限在技术层面,之后他们也会派遣学生进大学。朱敬伦觉得其他层面也用可以学习,比如欧洲高效的政府运作体制。

    目前大明的政府沿袭了赫德在海关的一整套制度,在亚洲已经算是最高效的,但放在西方还算不上优秀,跟俄国政府相比那倒是不差,但是跟英法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而西方最优秀的政府,其实还不是英法,连英国人都很羡慕普鲁士政府的高效率,颇带有军事化色彩的普鲁士政府的文官,才是最高效的一群人。

    焉是来不及了,刚好这次带来欧洲参观的政府官员,他们本身就是政府中的青年精英,本来是就是带他们来学习参观的,现在直接留下,跟欧洲各国接洽,安排他们进入各国对等的政府部门实习,规定年限至少一年,如果他们自己有意愿,还可以多留几年。告诉他们,他们在欧洲的实习可以给他们在大明算资历,而且一年当作两年来算。

    既然这些官员能够留下,那么使团的其他人也没有道理不能留下,带来见世面的一些乡绅子弟也留下,送他们去学习,而且优先让他们去欧洲的工科学校学习,最后去工厂实习。

    那些商人子弟也留下,进入商科学校学习,欧洲的商业会计制度,金融制度,还有股份制度等等,都很值得学习。

    告诉这些商人和乡绅子弟,学习结束之后,如果他们愿意,会给他们在政府安排职位,他们以后就是官员了,如果他们想从事工商业,政府会给他们安排优厚的贷款作为资本金。

    做出这些安排,相信这些人会很乐意留下,即便那些不乐意的,也不会太抵触。(未完待续。)

    [记住网址  龙腾小说 ltxsba.com]
网站无法打开请发送任意内容至邮箱 ltxsba@g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