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三国领主时代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414章 五德村的内涵(上)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够。”

    “上次从五德村离开,我一直在思索诸子百家的事情。墨家不缺死士,不缺机关师,但以辩论见长的相夫氏之墨已断绝,一家学派如果没有思想,只有技术和武力,有可能占据一席之地,展到一定程度后必然面临阻滞。”

    “墨家的一些思想,在春秋战国时能获得一些小国拥护,秦汉之后国家一统,兼爱、不攻等思想已不适应新的时代,即使相夫氏之墨再现人间,想在思想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我以为可能性不大。而如果没有深得大家认同的思想挑战儒家思想,没有人能动摇儒家的主导地位。”

    “事实上,现在的墨家,只有技术和游侠,没有被广泛认可的思想。”

    “阴阳家不同,是纯粹的思想流派,阴阳五行、五德终始说深入人心,大九州论同样影响深远,与儒家思想冲突并不大。如果阴阳家能重现人间,即使没有新的理论推出,也比较容易获得世人认同。”

    “阴阳家思想和墨家技艺同时现世,虽未必能动摇儒家主导地位,但找到适合各自位置、避免继续沉沦消亡,我想用不难。如果能引其他隐世门派出山,再现百家争鸣之盛况,也不是没有可能!”

    “若前辈愿重新入世,传播阴阳家思想,逐鹿领愿助一臂之力。”

    独臂长老和徐飘渺听得目瞪口呆,心潮起伏,感动不已,

    他们都出自死士一脉,宗门现在有哪些利弊,未来有什么样的机会,其实墨者内部一直有在探讨,但看清别人容易,看清自已最是艰难。他们从未想过,鱼不智对墨家现状的分析如此透彻,对墨家未来的思考如此深入。

    不仅如此,鱼不智还试图,为墨家重新崛起营造更有利的大环境。

    徐飘渺等人瞬时觉得,所有的付出和牺牲都有价值。

    不愧是小迪义兄!

    难怪小迪那么牵挂逐鹿领

    这两人,真是兄友弟恭的楷模啊

    呸呸,“兄友弟恭”又是儒家的主张,儒家思想这几百年的渗透和展,已经到了无孔不入的地步,咱墨家的主张,的确已经没有多少人认同了

    一定得把不智领主刚才那番话禀报宗门,研究之,探讨之

    一群墨者久久不能平静的时候,邹谈陷入沉思。

    重新出世,宣传和推广阴阳家的思想和学说,恢复先辈荣光

    鱼不智的提议,对邹谈有很大吸引力△为邹子后人,见到阴阳家没落如斯,邹谈心中的难受可想而知。阴阳家主张提倡阴阳、五行学说,至今还有很大影响力,的确有很大机率重新崛起。

    可是

    一声长叹,邹谈遗憾地婉言谢绝。

    不是他不动心,原因很简单:先辈遗命。

    邹氏先辈创立五德村时,曾有言在先:后人可出世,不可传道。

    为什么留下这样的遗命,无从考证。

    或许是厌倦了学派间的抨击和竞争;或许是希望后人远离俗世的喧嚣;甚至说邹氏先辈预见到百家被罢黜结局,鱼不智也会信,邹谈都能算到他抵达五德村,邹氏先辈为什么不能未卜先知?

    邹谈拒绝出山,鱼不智有些失望。

    可仔细一想,这种结果并不奇怪。

    邹氏是五德村保护者,堪称隐世村庄存续基石,倘若邹氏离开,看不出这个隐世村庄还有什么价值。

    正所谓祸兮福所依,邹谈虽因祖训无法入世传道,却给出了折衷方案。

    “不智城主有句话老夫非常认同,阴阳家的传承,的确不该就此断绝∠夫不能亲自出山,调教弟子出世传道却是可以的。阴阳家传承看重天赋,五德村人丁单薄,没有合适的人才,逐鹿领人口众多,想必能挑出天赋出色者,继承阴阳家技艺与传承,不智城主意下如何?”

    阴阳家精于术数、阵法、阴阳五行之道,用广泛,影响深远。

    邹谈主动提出,代逐鹿领培训人才,鱼不智自然是求之不得。

    “不智城主,贵领地荀源曾在五德村住过一段时间,老夫现他天赋异禀,非常适合学习阴阳家各项传承∠夫当初曾劝他留在五德村,继承我的衣钵,守护这片世外之地,然而此子坚持要先返回领地,告知不智城主此间情形,老夫只得放他离去。”

    “荀源是数百年来位进入五德村的外人,老夫卜算出,此子与阴阳家有缘∠夫想收荀源为入室弟子,还望不智城主成全。”

    荀源狂热追寻桃花源,来到五德村,面对邀请能不为所动,殊为不易。

    同意!

    为斩青蛟任务忙活这么久,终于有了实际收获!

    鱼不智很快知道,获得邹谈认同的好处,远比他想象的丰厚。

    主动提出可为逐鹿领培训人才后,邹谈随即抛出了第二根橄榄枝。

    “青蛟龙被不智城主降服,五德村有望进入数百年来最好的展机会。村庄展需要大量投入,五德村人少力微,急需外部资金注入,不智城主可愿投资五德村,让此地成为真正的世外桃源?”

    貌似从未听说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3页)
网站无法打开请发送任意内容至邮箱 ltxsba@g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