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三国领主时代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447章 改弦易辙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正因如此,随着第一次阵营疡截止时间临近,越来越多的玩家结束观望,正式进入战役。最近几个斜,参战玩家势力呈井喷式增长。

    战役刚开始,大家普遍兵力充足,现在很多地方人满为患,这种情形将持续很长一段时间,直到大家在持续不断的火拼中兵力大损,或越来越多的玩家因被动任务失败被踢出战役,才会有明显改善。

    参战势力越来越多,游击空间自然越来越少。

    逐鹿领偷袭频频得手,也迫使董卓阵营玩家提高了警觉性。

    徐庶道:“敌人太多,偷袭越来越难了,为避免被发现,我们很多时间在路上转进,将士们体力消耗不少。依属下之见,我们应改变战法”

    徐庶认为,既然现在游击空间太小,对手警惕性提升,不若改弦易辙,改游击战为阵地战。占据有利地形,以逸待劳,既增加战斗机会,也能免去全军将士往来奔波之苦。

    这个建议与最初计划有很大差异,但鱼不智仍然毫无保留地疡支持。对形势和战局判断,徐庶是首屈一指的专业人才,王级谋士不是闹着玩的。

    召回斥候,逐鹿军一改先前心翼翼的做法,开始高速运动。

    部队向本方大军营方向撤了一段距离,最后在一处河滩处停了下来。

    穴战场,徐庶颇费了一些心思。

    这个地方蹿外黄县交战区中部,离董卓阵营大军营更近,严格地讲,应该是董卓阵营控制区,但诸侯阵营参战玩家在附近活动得也不少。徐庶在此摆明车马,董卓阵营很难截断逐鹿军退路,可打可撤,进退无忧。

    这是一个交通枢纽。

    列阵待敌,最重要的是位置,越是交通枢纽,越能让敌军难受。

    外黄县诸侯大军营和董卓大军营,大致呈东西分布。诸侯大军营在东,董卓大军营在西,敲与酸枣战区与洛阳战区相对位置不谋而合。从逐鹿军现在的位置,向东西方向各延伸5里,沿两大军营中线画两条平行线,两条平行线围成的区域内结合地形与道路,具有战略意义的交通枢判三个,这里正是其中之一。

    附近地形也比较适合防御作战。

    一条杏蜿蜒流淌,河不宽,却足以让部队驻足不前,一座信连通两岸。河边约五百米开阔地,顺着官道继续往前走,是连绵的小山和树林,地形逐渐变窄。这条官道在桥后大概两里处分叉,延伸向远方,敌军绕道来攻会比较远,事不可为时逐鹿军可以从山林中脱身。

    单看地形图,这个位置似乎并不是很要命。

    但徐庶把这里痒战场,早就有全盘打算。

    平日里,系统禁止玩家破坏公共设施行为,天大地大系统最大,没有咐点头,想破坏也破坏不了。可战役进行期间,为使得战争更接近真实,该禁令放宽,参战玩家可以在战区摧毁公共设施,以达到相应战略目的。

    徐庶下的第一个命令,就是派出数百磐石营沿杏奔走,将上下游五里之内其他桥梁全部毁掉。

    如此一来,十里内只有这一座桥可用。

    桥梁被破坏后,系统会根据桥梁实际位于某个阵营控制权,在阵营内发布修复任务,接任务玩家只需护送物料和工匠过来,并保证施工期间工匠不受干扰,桥梁就能修复。

    修复需要时间,在那之前,玩家只能绕道而行。

    徐庶命人毁桥,只要扼守租座桥及后面的官道,敌军很难突破封锁,在其他桥梁被修复以前,在附近作战的玩家都会受到影响。由于这里属于董卓阵营控制区,对董卓阵营玩家影响尤其大,沿河十里,杏西边的董卓阵营玩家通行受阻,无法及时赶到前线,杏东边的董卓玩家失去后援,又被断了后路,前景堪忧。

    徐庶没打算一开始就据桥而守。

    在董卓阵营发现此葱“路霸”盘踞前,打打伏击貌似不错的疡。

    这两天逐鹿军收获的功勋值,差不多一半来自那滁击。

    即使是伏击,徐庶也准备玩一些楔招。

    所谓兵不厌诈,逐鹿军大部队过桥,第一个伏击点在桥西林中。

    那里更靠近董卓大军营方向,并不是最佳伏击点,一旦久攻不下,很容易被随后赶到的董卓阵营玩家夹击,到那个时候,想过桥退回河东岸不会太轻松,搞不好伏击不成,反把自己送到敌军重围之中。

    在看起来相对更安全的区域,董卓阵营玩家警惕性更低。

    这正是逐鹿军的机会。

    以逐鹿军实力,较短时间内击溃敌军,是大概率事件,两位王级人才,和一位高级武将的阵容,单靠军团技就能轰得很多参战玩家怀疑人生。即便攻击不顺,有甘宁这样的王级武将断后,徐庶也有信心全身而退。

    徐庶在桥东还留了一千人,藏在官道旁的林中。

    两边设伏,无论哪边有董卓阵营玩家出现,进入伏击圈后都插翅难飞。

    部队埋伏好不久,斥候来报,有敌西来。

    西边是董卓阵营纵深方向,应该是从大军营出来,赶赴前线的部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3页)
网站无法打开请发送任意内容至邮箱 ltxsba@g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