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三国领主时代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489章 潜伏的巴郡重步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逐鹿领的攻守还未决出胜负,战事便戛然而止。更多小说 ltxsba.com

    深夜,联军大营遇袭。

    袭击来自大营北部和西部,戴高乐以为是逐鹿军虚张声势,多半又是趁机用军团技占便宜,自从联军来到逐鹿领,这种事情每天都会发生多次。戴高乐也没放在心上,按照经验,敌军多半放了军团技就会走,追之无益,只是很随意地任由留守将士按例处置,并未作出特别应对。

    等到戴高乐快发现,自己完全错判了形势时,为时已晚。

    袭营部队战力强悍,突击坚决,大营北部、西部外围防线在很短的时间内被攻破。袭营部队并不急于赶尽杀绝,他们驱赶溃兵向大营深处退走,武陵太守曹寅得到报告,命令嫡系部队武陵军稳住战阵,却被溃兵冲击,防线被自己人冲得七零八落。

    曹寅对溃兵冲阵非常恼怒,令嫡系部队击杀本方溃兵,确保战阵完整。

    于领兵武将而言,曹寅的作法没有问题,为保全防线,冲乱战阵者死。但那些溃兵要么是领主部队,要么是玩家雇佣的佣兵,精锐程度和纪律性,均无法与诸侯部队相提并论,对军法残酷性的认识也多有不足。

    武陵军对友军下杀手,不仅没能杀一儆百,反而成功激起大家的义愤。

    “格老子的!杀自己人?”

    “脑壳有包哦!”

    “麻辣隔壁!打仗他不上,杀友军倒是威风八面,弄他!”

    “弄他!”

    某些愤怒的玩家不管三七二十一,命令自家部队以牙还牙,大营中部一片混乱。虽说大营正遭遇攻击,并且取得明显进展,但大家都没太惊慌,逐鹿军战力强则强矣,兵力却很有限,没有人认为对方可能攻破大营。

    不合时宜的小规模内讧,更一步削弱了营中防御。

    等到他们发现,袭营部队并没有象大家想象的那样,迅速退走,而是坚决地向大营纵深发起强攻,大家终于恢复了清醒,开始全力与敌军周旋。这个时候,他们才发现袭营部队兵力远比他们认为的多,而且战力非常强。

    “晕死,怎么是重装步卒?”

    “我这里也是!”

    全都是重装步卒!

    许多重装步卒突袭大营的可怕事实,让所有人油然生出不详之感。现在玩家势力没有办法招募到重步兵,袭营部队显然不是来自逐鹿领,而是另一家诸侯势力!

    猜疑间,袭营部队自报家门。

    “巴郡太守赵部在此,尔等无故犯我巴郡,今日定要让尔等血溅五步!”

    情况瞬间明朗,来者是赵部的巴郡军。

    前段时间,赵部率八千巴郡军离开江州,去向不明,益州府担心赵部铤而走险攻击州治绵竹,外界却是多以为赵部去了前线参加讨伐董卓战役。武陵寇和曹寅的武陵军,之所以敢大摇大摆地来到逐鹿领,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赵部离开后巴郡群龙无首,州府又不便在赵部响应关东诸侯号召时端了他的老巢,现在是巴郡的权力真空期,越境也不用担心有什么后果。

    谁都没想到,赵部居然并没有巴郡,还跑来帮助逐鹿领解围!

    于公,讨伐董卓战役,赵部响应诸侯号召,光荣成为诸侯阵营一分子,逐鹿领加入的也是诸侯阵营,两者在同一阵营。赵部对付巴郡境内的董卓阵营玩家势力,虽有点狗拿耗子嫌疑,合理性却是毋庸置疑。武陵寇是盗贼势力,武陵军属于私自跨越州界攻击,巴郡府有责任和义务保境安民。

    于私,巴郡太守府与逐鹿领关系良好,拔刀相助,也在情理之中。

    赵部做了多年太守,参加过平定五斗米道和益南叛乱,斗争经验丰富。他有八千重步,加上逐鹿领的部队,主场作战,完全有能力击败对手联军,但敌军势大,硬冲猛打即使获胜,自身损失也必然不小。

    他让部下高声打明旗号,就是给敌军施压,希望迫使某些人退兵。

    乘胜追击和正面对决,自然是前者更轻松愉快。

    赵部相信,即使玩家势力破罐子破摔,那支带来攻城器械的诸侯部队,却很难不顾忌与巴郡军交战的严重后果。

    纵军私入别郡境内本就犯了大忌,倘若再和别郡守军发生直接冲突,事情闹大了,很难收场。赵部之前离开,对外宣称是响应关东诸侯号召,讨伐董卓,共赴国难。这个时候私入巴郡,很容易被扣上“里通董卓、戕害同僚”的帽子,成为关东诸侯的敌人,也必然被庶民百姓痛骂。

    心照不宣,便是如此!

    曹寅很快发现,这只是他一厢情愿的想法。

    桥成,武陵军开始鱼贯过桥。

    就在这个时候,追兵悍然发动进攻。

    桥未成,攻之必死战;待桥成,武陵军有路可走,抵抗不会那么强烈。追兵趁这个时候发动,就是要以最小代价获取最大杀伤,摆明了割对方肉。

    曹寅下令一部断后,掩护其他部队过桥。

    两家重装步卒实力相当,武陵军依托地形节节抵抗,倒不虞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2页)
网站无法打开请发送任意内容至邮箱 ltxsba@g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