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三国领主时代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531章 价值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甚至没有与家中联络,原来是来到冀州创建特别领地。难怪飞鱼领那么低调,若非为了获得人口,无意中在幽并狼灾中闯下偌大名声,前不久又因打退黑山军入侵,再次被推到风口浪尖上,飞鱼领很可能还是一个籍籍无名的领地。

    既然飞鱼领是逐鹿领分城,很多看似奇怪的事情,都有了合理的解释。

    荀氏多智者,接收到一些细节,往往就能推演出很多信息。

    选择和袁绍结交,是因为飞鱼领就在渤海!

    逐鹿领难以直接受惠,但飞鱼领可以。

    而且这个分城招惹上了黑山军,就近有保护伞的意图十分明显!

    前番黑山军悍然进入渤海,已经让渤海太守府颜面无光,太守府智囊们有专门讨论此事。若黑山军对飞鱼领不依不饶,太守府将面临艰难选择:要么睁一口眼闭一口眼,默许黑山军与飞鱼领解决“私怨”,明哲保身;要么坚决不接受黑山军进入辖区,维护地方诸侯最基本的尊严。

    谋士们分歧比较大,未能形成定见。

    对这件事,荀谌还在权衡,没有特定立场。

    现在袁绍空有声名却缺乏实权,硬扛黑山军风险太大,但任由黑山军入境,对袁绍声望的打击太大,怎么选似乎都要挨刀。听兄长荀衍这么一说,荀谌不禁苦笑,他知道袁绍很可能不得不与黑山军撕破脸。

    并非因为他和荀衍是亲兄弟,大家各为其主各尽其职,这是基本规则。

    关键在于,鱼不智选了袁绍。

    鱼不智选择与袁绍结交,为袁绍带来的不只是友谊,更是风险!

    即使袁绍明知这是杯毒酒,也只能硬着头皮喝下。

    不为别的,就因为他出自汝南袁氏。

    鱼不智曾经在益州平叛战争中帮过袁绍,又以讨伐董卓战役阵营第一的佳绩,选择和袁绍结交,他的特别领地在袁绍地盘上,面临黑山军威胁。袁绍如果因为畏惧黑山军势大,不理睬飞鱼领死活……

    袁绍丢不起那人!

    就算袁绍能豁出脸面,袁氏也丢不起那人!

    荀谌心如明镜,知道兄长为什么先来找自己。

    他告诉荀衍,袁绍一定会保飞鱼领,但很可能对鱼不智产生怨恨。

    谁都不愿被人当枪使。

    这也是逐鹿领最担心的情况。

    荀谌是袁绍的谋士,他直接证实了这种可能性,再无侥幸可言。

    如果因为飞鱼领的安全强行把袁绍拖下水,以后哪还有好处可捞?更何况,逐鹿领还有其他需要借助袁绍力量的地方,譬如帮助赵部改善处境。逼着袁绍背锅,还想他心甘情愿地再帮些忙,那是傻子才会干的事。

    荀衍回来时神情凝重,就是因为这件事情。

    他还带回来荀衍的建议:证明逐鹿领对渤海太守府有足够价值。

    鱼不智若有所思:“证明我们的价值啊……”

    荀谌的建议是对的。

    要想跟袁绍长期合作,让他甘愿替逐鹿领挡刀而无怨言,必须能给袁绍带来足够的好处。袁绍将来有多风光,荀衍和徐庶或许并不笃定,玩家却是再清楚不过,这样的潜力股,值得长期持有,坐等升值。

    问题是,逐鹿领如何才能证明自己的价值?

    逐鹿领需要筹码。

    拿出让诸侯满意的东西,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并非全无办法。

    袁氏门生故吏遍天下,有家族光环加身,袁绍招揽人才相对比较容易,但光有人才还不够,还得有钱粮支撑。袁绍仅渤海一郡,钱粮不足,起兵后一直靠冀州府接济,一旦冀州牧韩馥掐断供给,袁绍就得抓狂。

    对冀州府而言,袁绍是外来者,是不速之客。

    当初韩馥愿意支持袁绍,本指望他扳倒董卓后回中央任职,以后说不定能关照一下自己。孰料董卓也是个狠人,一把火烧了洛阳,裹胁天子、百官和百姓西迁,诸侯联军散去,袁绍回不了中央朝廷,继续盘踞渤海郡,要说韩馥心里没意见,怕是谁都不会相信。

    指望韩馥长期输送钱粮助袁绍养兵,是一件很不靠谱的事。

    话说,没直接赶袁绍离开,已经很给面子了。

    袁绍无处可去,客居渤海又被州府所忌,未来难免起冲突。

    董卓迁都,关东无主,诸侯们彼此攻伐兼并已有先例,这便让袁绍有了反客为主的想法。在联兵讨董时,袁绍曾经问过曹操:“大事如果不顺,什么地方可以据守呢?”曹操反问:“足下的意思怎样呢?”袁绍答道:“我南据黄河,北守燕、代,兼有乌丸、鲜卑之众,然后南向争夺天下,这样也许可以成功吧!”袁绍所谓南据黄河,北守燕、代,其中间广大地区正是物产丰富、人口众多的冀州。

    可见取代韩馥,成为冀州之主,袁绍早有想法。

    要想在乱世中站稳脚跟,离不开一支能征善战的军队,养兵和购置军备物资都离不开雄厚的资金。逐鹿领没有办法为袁绍提供资金援助,却有能力让袁绍以较为便宜的价格,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3页)
网站无法打开请发送任意内容至邮箱 ltxsba@g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