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苏东坡传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章 眉山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了。他必然是非常快乐;并且我们也知

    道,当时他正在饱受屈辱折磨,痛苦万分。

    苏家总算是个小康之家,自己有田产,也许比一般中产之家还较为富有。家中

    至少有两个使女,并且家里还能给苏东坡和他以前姐姐各雇用一个奶妈。等弟弟辙

    生下时,家中还能再雇一个奶妈。奶这兄弟二人的两个奶妈,按照中国的习惯,要

    一直跟她们照顾到成年的孩子过活一辈子。

    苏东坡一降生,祖父仍然健在,正是六十三岁。以前年轻时,生得高大英俊,

    身体健壮,酒量极大,慷慨大方。后来有一天,苏东坡已经成为当代公认的文坛泰

    斗,官居翰林学士知制法之职,家已移居在开封城皇宫附近。一天,几个至交与仰

    慕他的人前去拜访,正好那天是他祖父的寿诞之期,他就开始向来客述说这位怪老

    汉的几件趣事。老人不识字,但是人品不凡。那时他们正住在乡间,自己广有田地。

    他祖父不像别家那样储存食米,他却以米换谷,在自家谷仓中存了三四万石之多。

    别人不知道他何以如此。随后荒年歉收,他祖父乃开仓散粮,先给他自己的近族近

    亲,然后才轮到他妻子的娘家人、再后给他家的佃农,最后给同村的贫民。这时别

    人才知道他当初为什么广存稻谷——因为稻谷可藏数年,而稻米天潮时则易霉坏。

    他祖父衣食无忧,优哉游哉,时常携酒一樽,与亲友在青草地上席地而坐,饮酒谈

    笑,以遣时光。大家饮酒高歌,规矩拘谨的农人都大为吃惊。

    一天,老汉正在喝酒取乐,重要消息来到了。他的二儿子,苏东坡的叔父,已

    赶考高中。在邻近还有一家,儿子也是同样考中。那是苏东坡的外祖母程家。因为

    苏程连亲,所以可以说是双喜临门。程家极为富有,算得是有财有势,早就有意大

    事铺张庆祝,而苏家的老汉则并无此意。知父莫如子,苏东坡的叔叔亲自派人由京

    中给老人家送上官家的喜报,官衣官帽,上朝用的饬板,同时还有两件东西,就是

    太师椅一张,精美的茶壶一个。喜信到时,老汉正在醒醒大醉,手里攒着一大块牛

    肉吃。他看见行李袋里露出官帽上的红扣子,一下子就明白了。但是当时酒力未消,

    他拿起喜报,向朋友们高声宣读,欢乐之下,把那块牛肉也扔在行李袋里,与那喜

    报官衣官帽装在一处。他找了一个村中的小伙子为他背行李袋,他骑着驴,往城走

    去。那是他一生最快乐的日子。街上的人早已听到那个考中的消息,等一看见酪配

    大醉的老汉骑在驴背上,后面跟着一个小子扛着一件怪行李,都不禁大笑。程家以

    为这是一件令人丢脸的事。而苏东坡则说只有高雅不俗之士才会欣赏老人质朴自然

    之美。此老汉也是一个思想开通的人。一天,他在大醉之下,走进一座庙里,把一

    尊神像摔得粉碎。他原来早已对那尊像怀有恶感,并且那尊神像全村人都很惧怕,

    更可能的理由是对那庙里的庙视存有敌意,因为他常向信徒们勒索钱财。

    苏东坡的酒量倒不是由祖父那里继承而来,但是他的酒趣则是得自祖父,以后

    不难看出。这位不识字的老汉的智慧才华,原是在身上深藏不露,结果却在他儿子

    的儿子的身上光荣灿烂的盛放了。身心精力过人的深厚,胸襟气度的开阔,存心的

    纯厚正直,确都潜存在老人的身上。苏家在当地兴起,和别的望族世家之兴起一样,

    也是合乎无限的差异变化与物竞天择的自然规律的。对于苏东坡外婆家的才智如何,

    我们尚无明证,但是苏程两家血统的偶然混合,不知在何种情形之下,竟产生了文

    学天才。

    此外,祖父对他孙子的文学生活并无何苦大的影响,只是一点,祖父的名字是

    “序”。当年对一个作家而言,这确是最为难的事,因为苏东坡是个名作家,必须

    写很多序。苏东坡若用“序”这个字,便是对祖先失去尊敬。于是他只好把他作品

    中所有的“序”,都改称之为“引”。不称父母与祖父母的名讳,在中国是很古老

    的风俗,有时候十分麻烦。尤其父亲的名字是很普通的字时为甚。在中国最伟大的

    史学家司马迁皇皇巨著中,我们找不到一个“谈”字,因为“谈”是他父亲的名字。

    有一个人名叫“赵谈”,司马迁竟擅自改为“赵通”。同样,后汉书的作者范晔必

    须避开他父亲的名字“泰”,所以今天我们在他那一百二十卷的大作中找不到一个

    “泰”字。诗人李翱的父亲名“今”,于是此位诗人必须用一个古字代替现代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4页)
网站无法打开请发送任意内容至邮箱 ltxsba@g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