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苏东坡传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四章 应试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东都。开封有外城内城。外城方十三里,内城七里,城周有城门十二座,入城处

    有两层或三层的城圈,用来围困进犯的敌军。城墙上筑有雉谍,供发炮射箭之用。

    因为国都地处一低下之平原,无险可守,只有北部黄河绵延约有二百里(今日之陇

    海铁路即沿河而行),可以拱卫国都,因此拟定了一个设想极为周密的军事防御计

    划。

    在西部洛阳,距开封约一百三十里,建立西都,用以扼制经军事要隘渲关自西

    北而来的进犯。在东部约八十里以外的商丘,设立另一军事重镇,是为南都。并不

    怕有敌人自南部而来。在另一方面,唐朝末年,蛮族已自北方侵入中国。当时有一

    军阀,由于向北番异族一霸主效忠,在其卵翼之下,遂成立朝廷,对抗中国。石敬

    塘向契丹王以儿子自称,但自谓深爱中国并关心国家之太平与百姓之幸福。他自称

    “儿皇帝”,称契丹王为“父皇帝”。他在世之时,使中国形成分裂,获取外族之

    赞美。但是国家应当慎谋严防有此等情形出现。不论古今,在中国总是有打着爱国

    旗号的汉奸,只要自己能大权在握显赫一时,便在救国救民的堂皇名义之下,甘心

    充当异族的傀儡。石敬塘后来以“儿皇帝”之身,为“父皇帝”所废,羞愤而死,

    此一事实并不足以阻止十二世纪时另一傀儡张邦昌之出现。而在张邦昌失去利用价

    值后,立即被推翻,弃之如敝展,但并不足以阻止清末另一个汉奸吴三桂向关外借

    兵,进入长城,让满州人毁灭了中国政府。宋朝因此在河北南部的大名府,建立了

    北京,遏止北方异族的南侵。

    开封是中国首都大城,保有皇都的雄伟壮丽,财富之厚,人才之广,声色之美,

    皆集于朝廷之上。城外有护城河围绕,河宽百尺,河的两岸种有榆树杨柳,朱门白

    墙掩映于树木的翠绿之间。有四条河自城中流过,大都是自西而东,其中最大者为

    洋河,从安徽河南大平原而来的食粮,全在此河上运输。河上的水门夜间关闭。城

    内大街通行,每隔百码,设有警卫。自城中流过的河道上,架有雕刻的油漆木桥相

    通。最重要的一座桥在皇宫的前面,乃精心设计,用精工雕刻的大理石筑成。皇宫

    位于城市之中央。南由玄德楼下面的一段石头和砖建的墙垣开始,皇宫的建筑则点

    缀着龙凤花样的浮雕,上面是光亮闪烁的殿顶,是用各种颜色的琉璃瓦建成的。宫

    殿四周是大街,按照罗盘的四角起的街名。皇宫的西面为中书省和枢密院。在外城

    的南部,朱雀门之外,有国子监和太庙。街上行人熙来攘往,官家的马车,牛车,

    轿子——轿子是一般行旅必需的——另外有由人拉的两轮车,可以说是现代东洋车

    的原始型,这些车轿等在街上川流不息。坐着女人的牛车上,帘子都放了下来。在

    皇城有个特点,就是必须戴帽子,即使低贱如算命看相的,也要打扮得像个读书人。

    殿试的日子到了。皇帝任命欧阳修为主试官,另外若干饱学宿儒为判官。在读

    书人一生这个紧要关头到来之际,大家心中都是紧张激动,患得患失。过去多年来

    三更灯火五更鸡的苦读力学,都是为了这一时刻。考生必须半夜起身,天甫黎明就

    要来到皇宫之外,身上带着凉的饭食,因为没考完是不许出考场的。在考试时,考

    生要各自关闭在斗室之中,有皇宫的侍卫看守。朝廷有极严厉的规定,藉以防止纳

    贿或询私。考生的试卷在交到考试官之前,先要由书记重抄一遍,以免认出试卷的

    笔迹。在重抄的试卷上,略去考生的名字,另存在档册里。考生在考完放出之时,

    考试官则关入宫中闺场,严禁与外界有任何接触,通常是从正月底到三月初,直到

    试卷阅毕呈送给皇上为止。考生首先考历史或政论。次考经典古籍,最后,在录取

    者的试卷已阅毕,再在皇帝陛下亲自监察之下考诗赋,然后再考策论。宋仁宗特别

    重视为国求才,对这种考试极为关注。他派贴身臣仆把题目送去,甚至有时为避免

    泄露,他还在最后一刹那改变题目。

    苏氏兄弟都以优等得中。苏东坡的文章,后来欧阳修传给同辈观看,激赏数日。

    那篇文章论的是为政的宽与简,这正是苏东坡基本的政治哲学。不过,不幸有一个

    误会。欧阳修对此文章的内容与风格之美十分激赏,以为必然是他的朋友曾巩写的。

    为了避免招人批评,他把本来列为首卷的这篇文章,改列为二卷,结果苏东坡那次

    考试是名列第二。在仁宗嘉佑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4页)
网站无法打开请发送任意内容至邮箱 ltxsba@g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