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苏东坡传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八章 拗相公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一场政治风暴现在刮起来了,就要引起燎原的大火,会把宋室焚毁。龙腾小说 ltxsba.com这场风暴

    始于国家资本主义者,人称之为“拗相公”的王安石,和他的反对派之间的一次斗

    争。王安石的反对派包括所有的其他官吏,也就是贤德的仁宗皇帝,在思想自由的

    气氛中拔耀培养、留做领导国政的一代人才。我们需要了解那次政争的性质,因为

    那种朋党之争笼罩了苏东坡的一生。

    中国最早的通俗文学至今尚存在者,其中有一篇预示中国小说的来临,是一个

    短篇小说,叫《拗相公》。那是宋朝通俗文字的短篇小说集,新近才发现,这足以

    表示,王安石死后不久,在通俗文学之中,他便以其外号为人所知了。那场政争的

    悲剧之发生,就由于一个人个性上的缺点,他不能接受忠言,他不愿承认自己犯错。

    朋友对王安石的反对,只增强了他贯彻他那政策的决心。有人告诉我们,说个性坚

    强是一种重要的美德,但是却需要予以精确的说明:就是说坚强的个性是用去做什

    么事。王安石很可能还记得学生时代曾听见一个平常的格言,说“决心”为成功的

    秘诀,自己却把固执当做那种美德了。王安石在世时,他在文学界是以“三不足”

    为人所知的。“三不足”就是“天命不足畏,众言不足从,祖宗之法不足用。”这

    是苏东坡赠与他的标志。

    这位“拗相公”不容任何方面有人反对,朋友方面,或是敌人方面。他能言善

    道,能说动皇帝相信他的强国之策,决心要把他的计划进行到底。这就暗示他要压

    制一般的反对意见,尤其是谏官的话,谏官的职责本来就是批评朝廷的政策和行动,

    并充当舆论与朝廷之间的桥梁。中国政治哲学的基础,是好政府必然是“广开言路”,

    而坏政府则不然。所以开始论到新政之后,自然争论迅即涌向一个更基本的问题,

    就是批评与异议的自由。这次交战,宰相王安石赢了第一回合;但是此后,全国官

    员分成了两个阵营,陷于朋党之争,直到宋朝灭亡而后已。几年之后,变法方案即

    遭修正,或予中止,但是两派的裂痕则演变愈甚,其后果亦更加严重。

    在朝廷上此一政争,成了“流俗”与“通变”之争,这两个名称在当代文学里

    曾多次出现,而王安石亦最喜爱用。凡是王安石所不喜,或与王安石持异议者,王

    安石皆称之为“流俗”派,而他与其同党则称之为“通变”派。王安石攻击批评者,

    说恶意阻挠新政。在另一方面,反对派则攻击他,说他“视民间清论为流俗,视异

    己者为腐败。”刘挚则称:“彼以此为流俗,此以彼为乱常。”王安石这位宰相排

    斥反对他的御史之时,反对派对他更重要攻击的,是他欲“钳天下人之口”,也就

    是使天下人不得批评政府。

    中国政府从来没有发展出一个党治的组织,使之具有大家公认的权力,也有当

    政党与反对党大家公认的责任。没有计票、举手、表示是否,或其它确定公众意见

    的方法。中国人在集会时,只是讨论问题,然后同意某一决定。在原则与实际上,

    对政府政策之批评,政府不但容许,亦且予以鼓励。敌方可推翻内阁,或中激而退

    去。每有朋党之争,习惯上是将反对派放出京都,到外地任职。甚至在仁宗和英宗

    时,政府颇著盛名的领导人物如范仲淹与欧阳修,都曾贬谪至外地,暂时退居低位,

    后来又回京得势。在这种情况之下,一派当权,则另一派退避。

    朝内的争论在宋朝演变得越发激烈,是由于宋朝的政府组织制度的特殊所致,

    因为宋朝对宰相的职权没有明确的规定,内阁很像个国会,由皇帝掌握平衡之权。

    政府由复杂拙笨的连锁机构组成,功能的界限重复,最后决定的大权仍然在皇帝手

    中。当时所谓宰相,只是个交际上的称呼而已,实际名称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也许有两位副宰相。一般组织如下:户部(财政)完全独立,直接对皇帝负责。御

    史台独立,其它各机构,只供作赠予空衔之用。通常,宰相兼中书省侍郎与门下省

    侍郎。三省各侍郎和枢密院大尉构成知院,称为“知政”。后来,神宗锐予改变,

    意在简化此一组织制度,权责区划较为分明。门下省司研讨命令,中书省(宰相府)

    司发布,尚书省司执行。但是纷乱与权责分散,依然如故。

    王安石最初只是个参知政事(副宰相);但因受皇帝支持,擅自越权进行变法

    计划,与吕惠卿、曾布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9页)
网站无法打开请发送任意内容至邮箱 ltxsba@g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