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苏东坡传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十三章 黄楼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纷纷逃难,苏东坡

    在城门口劝阻他们,以免引起人心惊惶。他说:“我不走,你们最好也不要走。”

    这样把大家劝回去。此处不是细谈苏东坡建筑工程天才之所,不过也得说他是亲自

    参与了防堵工程的数字计算。在盘旋滚转的洪水势将越过东南外城墙时,他正在忙

    于加强城基和增加城高。防水工程长九千八百四十尺,十尺高,二十尺厚。完成这

    项工程,需要数千人之众。扑味扑麻在泥里跋涉,他亲身到军营去见指挥官。因为

    禁卫军直接受皇帝命令,苏东坡恳求他们协助。指挥官欣然应允,他说:“大人都

    亲自监工,我们自然应当尽力。”同时在徐州北方也正在准备把洪水引入以前的黄

    河旧水道,黄河在中国历史上曾改道多次。洪水威胁徐州城四十五天。在十月初五,

    黄河又回到旧水道,往东在靠近海州处入海,洪水才开始撤退。

    百姓欢天喜地,感谢全城得救。但是苏东坡对临时的堤防感到不满,附以详细

    数字说明,修表呈奏朝廷,请求拨款,重建石头城墙,以防患于将来。空等好久之

    后,苏东坡修改了原定的计划,建议改用坚强的木材加强堤防,不再用石头。皇帝

    对他的成就特颁圣旨嘉许,在次年二月,朝廷拨予苏东坡三万贯,一千八百百米粮,

    七千二百个员工,在城东南建筑了一条木坝。在外围城墙上,由于苏东坡喜爱建筑,

    他兴工建筑了一座楼,一百尺高,名之为黄楼。后来黄楼一词成了苏东坡在徐州所

    作诗歌总集的名称,正如他在密州建筑的超然台,成了他在密州所写诗集的名称一

    样。

    黄楼之所以如此命名,是因为对古老中国的宇宙论的信念而起。根据中国的宇

    宙论,宇宙中万物由金木水火土五行所构成。五行中每一行都代表一种性质,如同

    坚硬、生长、流动、热、重等等,这些性质都具有一种宇宙的意义,不但用以指物

    质的宇宙,也用以指生命的功能与人的个性行为,也可以用于男女的婚配。生命离

    不开五行的交互作用,比如相生相克。每一行皆有其颜色,正好像征那种元素的性

    质。说也奇怪,黄代表土,黑代表水,黄土因具有吸水力量,所以可以克服水。黄

    楼之命名即含有防水之意。

    神宗元丰元年(一0七八)九月初九,黄楼举行盛大落成典礼。苏东坡是由衷

    的欢喜。老百姓得免于水灾,建堤建楼费了半年工。黄楼属于全城的居民,分明是

    将来防洪的保障。落成仪式举行时,全城万人空巷,前来参加。一看黄楼耸立于东

    门之上,高一百尺,下面立有五十五尺高的旗竿。楼的形状犹如一个宽广的佛塔。

    大家一齐登楼,一览四周的景物。那天早晨,偏偏浓雾笼罩。他们往窗外降望时,

    只听见下面过往船只桨橹摇动辗轧作响的声音,大家觉得犹如置身于海船之上。不

    久,雾散日出,可以看见远处渔村错落,在峻岩峻峨的山峰之下,有六七个庙宇罗

    列其间。老人觉得寒冷,苏东坡请他们先喝几杯热酒。往近处看,在南方,看见一

    个高台,以往用为赛马之地,今已建成一座寺院。由那座庙起,一道一里长的新堤

    防,顺着东城墙向北伸展。他们可以听到远处陆洪和百步洪波涛澎湃之声,与近处

    下面的鹅鸭之声相错杂。最后,摆设盛筵,款待来宾,有大乐队奏乐。

    苏东坡写了一篇文章记此盛事,刻之于石,以垂久远。那块石碑,也经历非凡。

    后来苏东坡遭朝廷流放,所有带苏东坡名字的石碑都奉命毁坏,当时徐州太守只把

    这块石碑投在附近的护城河里。约十年之后,老百姓已然忘记了禁令,而皇家也在

    搜集苏东坡的墨迹手稿,当地另一位太守把此石碑打捞上来。在夜里暗中把那碑文

    拓了几千份。此事过后,那个太守突然向诸同僚宣布道:“为什我竟会忘记!禁止

    苏东坡的碑文法令尚未取消,这个碑文还在,应当毁坏才是。”自然在石碑毁坏之

    后,那碑的拓本的价钱立刻高涨,那位太守名叫苗仲先,发了一笔大财。

    苏东坡现在名气甚大,受人欢迎,不仅是因为治河成功,也因为他十分关心囚

    犯的健康和福利,这是当时为太守者所绝无仅有的。他亲身视察监狱,并指定医生

    为囚犯治病。当时有一条法律,凡太守鞭打犯人致死者,太守受罚,但是苏东坡指

    出,犯人因病致死或照顾不善而死,则无人过问。因为犯人并非别人,也是一般的

    老百姓,因此犯人的家属对苏东坡非常感激。

    有些小事,很容易做,只要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4页)
网站无法打开请发送任意内容至邮箱 ltxsba@g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