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苏东坡传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十五章 东坡居士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他是一个回答法;对最好的朋友,他是另一个回答法。

    在苏东坡写给朋友的两封信里,他吐露了肺腑之言。一封是给至交李常的。因

    为李常曾写诗去安慰他,但是李常的诗太感伤,苏东坡不以为然,写信回答他。信

    上说:“何乃耶?仆本以铁石心肠待公。吾济虽老且穷,而道理贯心肝,忠义填骨

    髓,直须谈笑生死之际,若见仆困穷使相怜,则与不学道者,大不相远矣……虽怀

    坎憬于时,遇事有可尊主泽民者,便忘躯为之,一切付与造物。非兄仆岂发此?看

    讫便火之。不知者以为垢病也。”

    在控告苏东坡案中,王巩获罪最重,现在流放在偏远的西南,苏东坡给他写过

    几封信。先表示己事使王巩受牵连,而受此苦难,至为难过,但接到王巩的信,知

    道王巩能于哲学中自求解脱。他回信中说:“知公真可人。而不肖他日犹得以衰颜

    白发,厕宾客之末也……”接着说起道家长生之术,他自己正在修行。“某近颇知

    养生,亦自觉薄有所得。见者皆言道貌与往日殊别。更相阔数年,索我间风之上矣。

    兼画得寒林墨竹已入神矣。行草尤工,只是诗笔殊退也,不知何故。昨所寄临江军

    书,久已收得。二书反复议论及处忧患者甚详,既以解忧,又以洗我昏蒙,所得不

    少也。然所得非苟知之亦允蹈之者,愿公常诵此语也。杜子美困厄中,一饮一食,

    未尝忘君。诗人以来,一人而已。”

    但是对老朋友章停,他的说法又不同。章停现今官居参政谏议执事(副宰相),

    曾经写信劝东坡改过自新。对这位朋友,东坡写了一封非常贴切的回信,悔过之意,

    溢于言表。写得再得体不过,简直可以呈给天子龙目御览了。其文如下:“平时惟

    子厚与子由极口见戒,反复甚苦。而某强狠自用,不以为然。今在囹圄中,追悔无

    路,谓必死矣。不意圣主宽大,复遣视息人间。若不改者,某真非人也……某昔年

    粗亦受知于圣主,使稍循理安分,岂有今日?追思所犯,真无义理,与病狂之人,

    蹈河入海者无异。方其病作,不自觉知,亦穷命所迫,似有物使。及至狂定之日,

    但有惭耳。而公乃疑其再犯也,岂有此理哉?……”随后又叙述当时生活状况:

    “黄州僻陋多雨,气象昏昏也。鱼稻薪炭颇贱,甚与穷者相宜。然某平生未尝作活

    计,子厚所知之,俸入所得,随手辄尽。而子由有七女,债负山积、贱累皆在渠处,

    未知何日到此。现寓僧舍,布衣蔬饮,随僧一餐,差为简便。以此畏其到也。穷达

    得丧粗了其理,但凛禄相绝,恐年载间,遂有饥寒之忧。然俗所谓水到渠成,至时

    亦必自有处置,安能预为之愁煎乎?初到一见太守。自余杜门不出,闲居未免看书,

    惟佛经以遣日,不复近笔砚矣。”

    家眷到达之后,苏东坡的生活似乎安定下来,不过等他的钱用完之后,日子要

    如何过,他还没想到。他的两个小儿子适和过,一个十二岁,一个十岁。由于太守

    的礼遇,他们还能住在临桌亭,此地后来因苏东坡而得名。此处本是驿亭,官员走

    水路时,经此可以在此小住。苏东坡给一个朋友写道:“寓居去江无十步,风涛烟

    雨,晓夕百变。江南诸山在几席,此幸未始有也。”此地是够美,但是其风景之美,

    主要还是来自诗人的想象。他对那栋夏天对着大太阳的简陋小房子,情有独钟,别

    的旅客一旦真看见,就会废然失望的。后来,又在那栋房子一边加了一间书斋给他

    用,他便吹嘘说:他午睡初醒,忘其置身何处,窗帘拉起,于坐榻之上,可望见水

    上风帆上下,远望则水空相接,一片苍茫。

    临皋亭并不见得是可夸耀,风光之美一半在其地方,另一半则在观赏风景之人。

    苏东坡是诗人,能见到感到别人即便在天堂也见不到感不到的美。他在札记里写道:

    “东坡居士酒醉饭饱,倚于几上,白云左绕,青江右回,重门洞开,林峦岔入。当

    是时,若有思而无所思,以受万物之备。惭愧,惭愧。”一封写给范镇儿子的信,

    语调则近诙谐,他说:“临桌亭下十数步,便是大江,其半是峨眉雪水。吾饮食沐

    浴皆取焉,何必归乡哉?江水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闻范子丰新第园地,

    与此孰胜?所以不如君者,无两税及助役钱尔。”

    不过苏东坡确是生活困难,他花钱有一个特别预算方法,这是他在给秦少游的

    信里说的:“公择近过此相聚数日,说太虚不离口。辈老未尝得书,知未暇通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6页)
网站无法打开请发送任意内容至邮箱 ltxsba@g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