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苏东坡传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十章 国画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时一挥而就的潇洒明快,此话不能不信。在哲宗元佑三年(一0八八)

    苏东坡任主考官之时,他和艺术家朋友李龙眠、黄庭坚、张来等陪考官入闺将近两

    个月,在阅卷完毕之前不得出闺,亦不得与闺外联络。他们空闲无事,李龙眠画马

    自娱,黄庭坚则写阴森凄惨的鬼诗,彼此说奇异的神仙故事。至于苏东坡如何,黄

    庭坚记载的是:“东坡居士极不惜书,然不可乞。有乞书者,正色谱责之,或终不

    与一字。元植中锁试礼部,每来见过案上纸,不择精粗,书遍乃已。性喜酒,然不

    过四五角已烂醉,不辞谢而就卧。鼻鼾如雷,少焉苏醒,落笔如风雨。虽滤弄皆有

    意味,真神仙中人。”

    苏东坡论自己书画时说:“吾书虽不甚佳,然出自新意,不践古人,是一快也。”

    苏东坡在世时,曾使人画像数幅,其中最有名者为程怀立和名画家李龙眠所画。

    在李龙眠所画的一幅上,苏东坡身坐岩石,一条藤杖斜横于膝上。黄庭坚说这张画

    像正好把握住他微醉之时的神情。从姿势上看,他很轻松的坐着,似正在思索宇宙

    中万物盛衰之理,也正享受眼前大自然的森罗万象。随时他都可能立起来,提笔沾

    墨,抒写胸怀中之所感,或是用美妙的诗歌,或是用气韵生动的一幅画,或是用神

    味醇厚的书法。

    有一次,杜几先带来一张上好的纸张,请苏东坡在上面写字,但是他提出了字

    的大小排列等问题。苏东坡笑着问他:“我现在是不是卖菜?”哲宗元佑二年(一

    0八七)三月,康师孟已经出版了苏氏兄弟九本字帖的精摹本。苏东坡自己的若干

    朋友都是热心搜集苏字的。一天晚上,他的几个朋友在他家,正在翻查几个旧箱子。

    有人找到一张纸,上面的字是苏东坡写的,还依稀可读。仔细一看,原来是他在黄

    州贬谪期间醉中写的“黄泥板词”。有的地方已然污损,连东坡自己都不能辨认。

    张来抄写了一遍,交给苏东坡,自己则保留那份真迹。几天之后,苏东坡收到驸马

    王诜寄来的一封信。信里说:“吾日夕购子书不厌,近又以三缣博得两纸字。有近

    画当稍以遗我,勿多费我绢也。”

    有苏东坡几封给朋友最亲密的信,刻在石头上,他去世之后当做拓片卖,就是

    所谓“西楼帖”,这本帖至今还在,看来就仿佛邻居的目光一样熟悉。苏东坡在一

    封信的再启里,他代妻子向一个朋友道谢,因为那个朋友送了他妻子一把梳子。在

    另一个再启里,他说要送人一锅咸猪肉。

    说中国书法是一种抽象画,这种解释真是再容易不过。中国书法的问题和抽象

    画的问题,确是相似。在评论中国书法时,评论者完全不顾中国字的含义,而根本

    上就看做一种抽象的组合。说中国字是抽象画,只因为不像普通画那样描写具象的

    物体。中国字由线条和线条构成的偏旁所组成,具有无限的变化,而艺术原理则要

    求这些字之排列成行,必须排列的美妙,必须与同一行或其他行的字配合洽当。因

    为中国字由最复杂的成分所组成,所以呈现出构图的各种问题,包括轴线、轮廓、

    组织、对比、平衡、比例等项,尤其重视整体的统一。

    艺术上所有的问题,都是节奏的问题,不管是绘画、雕刻、音乐,只要美是运

    动,每种艺术形式就有隐含的节奏。甚至在建筑,一个哥德的教堂向高处仰望、一

    座桥梁横跨、一个监狱沉思。从美学上看,甚至可以论人品而说“猛冲”、“疾扫”、

    “狂暴”,这都是节奏概念。在中国艺术里,节奏的基本概念是由书法确立的。中

    国的批评家爱慕书法时,他不欣赏静态的比例与对称,而是在头脑里追随着书家走,

    从一个字的开始到结尾,再一直到一张纸的末端,仿佛他在观赏纸上的舞蹈一般。

    因此探索这种抽象画的路子,自然不同于西洋抽象画。其基本的理论是“美是运动”

    (“美感便是律动感”),发展成为中国绘画上至高无上的原理的,就是这种节奏

    的基本概念。

    这个运动上的节奏美的概念,改变了所有艺术家对线条、质量、表面、材料的

    看法。因为,倘若美是动态而非静态的,所有平直的线条和表面,像工程蓝图的东

    西自然都不属于艺术的范围,而人必须寻求,举例说,树枝的折线与不平直的线条,

    因为只有弯曲与转折线才能暗示生命与运动;只要笔的压下,微顿,疾行,偶尔的

    飞白泼溅,能细心并有意保存于纸上,则不难看出此种不平直的线条的生命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5页)
网站无法打开请发送任意内容至邮箱 ltxsba@g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