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苏东坡传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十二章 工程与赈灾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钱谬时代建筑的。当年中国各地皆纷乱异常,只有吴越朝廷有道,民

    间太平,几代皇帝都深得民心。在宋太祖已将中国其他地方全征服,吴越的皇帝为

    免生民涂炭,甘愿献上降服,因此东南百姓,感恩戴德,至死不忘。以前的几任太

    守曾经自筑官舍,如中和堂、有美堂等新宅第,把旧房子弃置不顾。苏东坡在杭主

    政时期,曾有一栋坍塌,二人惨遭压毙,另一栋倒塌时,一家四口全死在其中。苏

    东坡又运用自己与皇太后的关系,他上表请求拨款四万贯修缮官舍、城门、城门楼、

    二十七座谷仓。

    杭州城有五十万人,却没有一家公立医院。杭州位于钱塘江口,海陆行旅辐臻

    云集,往往有病疫流行。有些药方,历经证明,确实有效,他都公布在外。苏东坡

    在密州为官时,曾经令人把有用的药方用大字抄写贴在市镇广场,做为官方,好使

    一般百姓知道。有一个特别药方,他深信有效,而且一个大钱一服。那些药方里包

    括好多味草药,有的是为降烧,有的为出汗,有的为开胃口,有的泻,有的补。中

    医深信,一个器官有病时,全身亦必有病。所以药方是用以使全身健康,并不只是

    只治某一病的。有一个药方叫“圣教子”,包括二十种药材,其中有高良姜、厚朴、

    半夏、甘草、草豆宏、木猪警、柴胡、霍香、石窟蒲等,还包括麻黄,现在已经证

    明是胃液分泌的强力兴奋剂。

    苏东坡对这些零星无组织的帮助病人的办法,颇不满意,他从公款里拨出两千

    缗,自己捐出五十两黄金,在杭州城中心众安桥,建立了一家公立医院。据我所知,

    这个“安乐坊”是中国最早的公立医院。三年之内治疗了一千个病人。主办此医院

    的道士,由朝廷酬以紫袍和金钱。后来,此医院迁到西湖边,改名为安济坊,苏东

    坡离开杭州后,还照常为人治病。

    不过苏东坡最关心的是杭州居民的用水问题,还有通过杭州城的运河淤泥。在

    吴越时代,沿海曾筑有长墙,防止海潮进入运河,免得海盐污染城市内的淡水。但

    是那道长墙如今年久失修。城内有两道运河,以南北方向穿过城市,直接在闸口连

    接钱塘湾。钱塘湾的水相混合,所以有好多淤泥,每四五年,运河河床就需要疏浚

    一次。当年没有现代的机器,由河床挖出的淤泥就堆在岸边居民住家的门前。运河

    长约四五里,疏浚费用很大,讨居民的厌恶,更不在话下。更坏的是交通情形,一

    只船要走好几天才能走出城去。船要用人和牛拉,而运河上的混乱不堪,简直难以

    描画。

    苏东坡向专家请教,把运河的高度测量过,拟好一项计划,以防淤泥沉淀,才

    能保持运河地区的清洁。这是他在杭州第一次的工程,始于十月,那是他到任后三

    个月,次年四月竣工。

    问题是,那两条运河需要海水才能保持运河上的交通,而海水则带进淤泥。在

    仔细研究之后,苏东坡确定的是:盐桥河通过市区,必须保持清洁,但海水可设法

    使之从别处流入茅山运河,因茅山运河是流经人口稀少的城东郊区。另在钱塘江南

    部建水闸,海潮高时将闸关起,潮低时再放水。两条运河在城北相会。等钱塘湾的

    水经过郊区的运河之后,已经流过了三四里,泥沙当然已沉淀下。盐桥河必须保持

    清洁,此河面比另外那条运河水面低四尺,所以郊区那条运河的水可以供给城市中

    的运河一部分水,那水也几乎很干净了。为保持城内运河的水位,他又在城北余杭

    门外开了一条新运河,与西湖相通。这样,水之供给不虞匾乏——疏浚城内盐桥河

    的花费与麻烦也就可以避免了。

    这套办法很有效,他使运河的水深到八尺,城中父老说,那是前所未有的。

    和运河交通同样重要的,则是供水问题。已经试用过很多方法,想把由山泉汇

    聚西湖的淡水引人城中。城中有六个水库,分散在各处,但是淡水干线管道常常损

    坏。十八年前,苏东坡做杭州通判时,他曾帮助修理输水管,但是因为西湖有一种

    水中植物蔓延生长,根在泥中纠缠生长,遂使湖底上升,湖水变浅。输水管既然破

    坏,居民只得饮用稍有咸味的水,不然就花钱买西湖的水,要一文钱买一桶。苏东

    坡与当时仍然健在的和尚商量(现在已经七十多岁,当年曾经监督修理那些输水管),

    输水管是用大竹管子做成,经时不久,苏东坡乃用坚强的胶泥烧成的陶瓦管子代替,

    上下用石板保护。这个计划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6页)
网站无法打开请发送任意内容至邮箱 ltxsba@g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