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苏东坡传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十三章 百姓之友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好,立刻就办。”

    于是立刻先救济近邻。可是邻近地区淮河以南,官家还在征米柴税呢。苏东坡

    立刻奏明朝廷废止此种荒唐事,而今柴米急需自由运输,以济燃眉。

    在元佑七年(一0九二)二月,苏东坡调到扬州。他的长子迈已由朝廷任命在

    外地为官。他到扬州去视察安徽各地时,他随身带着两个小儿子。他让随员不要跟

    随,亲自到村中与村民交谈。他看见一个令人无法置信的情景。只见各处是青翠的

    麦田,但大多的农家则荒废无人。一年的丰收是村民最怕的事,因为县衙的衙吏和

    兵卒在此时来逼索以前的本金利息,并且把人带走关在监狱里。苏东坡来到了扬州,

    在谢恩表里他说:“丰凶皆病”。中国的农民和生意人都落入王安石新政的陷饼里

    了。他们只有两条路走:一是遇歉年,忍饥挨饿;一是遇丰年,锒挡入狱。

    这是王安石新政的后果。苏东坡在杭州时,除去请款、请米、预防灾荒,不断

    麻烦朝廷之外,还给朝廷上了一道长表章,请求宽免老百姓欠朝廷的债务。商业萧

    条,富户早已不复存在。朝廷命令以现款交税,货币在市面上已不易见到。国家的

    钱现在都集中在国库里,朝廷正用这些钱进行西北的战事。与二十年前相比,杭州

    的人口已减到以前的百分之四五十。朝廷也在遭受困难,正如苏东坡所指出的,酒

    税的收入已经从每年三十万贯减到每年二十万贯以下。国家资本派已经把小生意人

    消灭。使富人为穷邻居担保的办法,已经把很多富人拖累得家败人亡。意想不到的

    官司和纠纷,都由青苗贷款而起。有人,也许是在官员的纵容之下,用别人的名义

    贷了款。那些人或否认那笔贷款,或根本并无此人。而官家的档案竟是一团混乱。

    官家手中有千万份抵押的财产,其中有些已然由官方没收。没收的财产难道抵消得

    了借出的款项吗?足可以抵消本金和利息吗?利息到底怎么计算呢?更有好多人坐

    监,只因为,在官司纷乱当中,买了产业,不知那份财产真正的主权当属何人。每

    个人都欠人钱。地方法庭只忙于处理人民欠官家的债务案件,私人诉讼就搁置不闻

    不问了。民间贸易一向以信用为基础,现在因为人人信用不佳,生意也陷于停顿。

    官场的腐败到了令人无法置信的程度。杭州每年要向皇帝以绸缎进贡。有些质料差

    的绸缎往往为税吏所抛弃,他只愿全数收上品货。由于他抛弃了货色较差的,损失

    的钱还要补缴。当地太守要从抛弃的坏绸缎弄出钱来,于是强迫人民以好绸缎的高

    价钱买去那些坏绸缎。地方太守上遭上司的逼迫,下遭小吏的捉弄,那些小吏靠官

    方的“呆账”压榨百姓以自肥,正如同草原上的羊啃啮青草一般。

    朝廷的淡漠拖延,到了惊人程度。远在元佑五年(一0九0)五月,苏东坡曾上

    表朝廷,呼吁宽免百姓的官债。新当政者上台,司马光已经开始退还官家没收的人

    民财产。但是朝廷的原意总是被官僚们弄得面目全非。使苏东坡气愤难平的,对官

    方办事的程序方式之争,真是一言难尽,不须细说了。有些官僚认为,朝廷下令退

    还没收的产业,只限于三估以后“籍纳”的产业,并不包括官方在现场“折纳”的

    案件在内。两者之间是有微妙的差异的。官僚认为当年立即接受官家“折纳”的人,

    已经承认估价公平,不必再发还他的产业。对这种划分,苏东坡颇为愤慨,他以为

    不符合圣旨的本意。

    不过这只是百姓的权益被官僚骗取的一个例证而已。苏东坡把圣旨被曲解误用

    的事,一件件指出,都是使百姓蒙受损失的。他堂堂正正的理由是,民脂民膏已挤

    干,他看不出来再从无力偿还的人民身上去收二十年的老账,这样对朝廷还有什么

    好处。比如说,酒务方面欠债的一千四百三十三件案子之中,经过官家二十年来的

    催缴,尚有四百零四件是人民弃家逃走,不敢重返故久而有关钱数不过约有一万三

    千四百贯而已。即便情况一直不变,一直催讨,也不会收回此一笔欠债,何不立即

    宽免,以收民心?

    在苏东坡等了一百零八天音讯沓然之后,那年九月,他又上一本,追问以前所

    上的表章,有何下文?这是上太后的机密本章,太后交给了中书省,饬令速办。十

    二月十九日,户部有给苏东坡的复文,说原本章遗失,要他再上一份。元佑六年

    (一0九一)一月九日,苏东坡又抄一本送至。附加注明,说二十年来商业萧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3页)
网站无法打开请发送任意内容至邮箱 ltxsba@g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