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我要当球长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八百六十章 皇帝起家的老部队!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二次冲锋被打退之后,波尔塔夫琴科更是把手中仅剩的预备团派了出去,这个团的兵力才一千出头,之前一直跟旅部待在一起,是先头旅里绝对的预备部队,战斗力比之两个主力团是差多了,也就比民兵团强上一些。

    俄军依旧保持着之前的战术!

    跟中国国防军打进攻战时的过程几乎一致。那就是先用火箭弹、炮弹轰,然后趁机步兵勐攻。第三次攻击的时候,俄军中下级军官开始大口大口的喘着粗气,再指挥所属士兵,不顾伤亡的对着国防军勐攻。

    而此刻的国防军也在加紧消灭俄军的这个民兵团。

    在玩进攻战的时候,陈汉的三角进攻和人海战术金华的依旧不多。因为陈鸣拿出来的本就是高标准的先进步兵战术,本身就有80分打底儿了,再想优秀,再想向着更高分烟花,那前进幅度当然就低了。

    就像挺身队的进攻战术波浪冲锋,这是二战时期的日军常用的一种战术,将攻击部队按照总兵力的十分之一,一波接一波地对敌阵地薄弱点,进行连续性攻击,给对方造成攻击兵力无穷无的感觉,进而摧毁敌自信、突破敌防线。

    挺身队的进攻战术就是这种制度,日本人的性格原因,让他们比较适应这种战法。可是他们这些年仗打的也不少吧?可从没见过他们对波浪冲锋有过任何改进。

    俄军的民兵团已经陷入莫大的危机中!

    虽然国防军的进攻兵力比俄军也多的不是太多,俄军还构筑了简易的战壕,而且下了雨,战场上被火箭弹炸起的浮土全变成了淤泥,部队的前进速度根本快不了,但俄军的民兵部队还是挡不住国防军的凌厉进攻。

    半个小时后,俄军的民兵团已经丢失了大部分的阵地。

    但剩下的阵地里的俄军抵抗力度也变的更强了,因为他们的兵力密度更高了。可这不是问题,国防军随身的还有手榴弹,他们的身后更是有火箭弹。

    俄国人的斗志真的是挺顽强的,都到了这个份上了,这个民兵团还进行着抵抗,而且态度坚决。真的用事实告诉了魏秀志,俄罗斯民兵部队的一个特点,战斗力不强,但战斗意志顽强。只可惜在从天而降的火箭弹面前什么‘精神’都不顶用,当国防军的进攻部队跟着火箭弹后来到俄军民兵团最后的阵地上时,已经碰不到几个挺着脖子挨宰的人了。

    大片大片的俄军士兵躺在在地上,死样极惨,火把的光照下,淤泥都变成了红色。

    而也可能是老天爷不愿意看到那么多人的死伤,这场大雨终于见到了消停的苗头,雨水已经降到了小雨的地步。

    国防军是很快就搞定了民兵团的残兵,还把丢掉了一个腿的俄军团长送到了大后方的野战医院里。

    简易战壕内,波尔塔夫琴科满身的泥浆和硝烟味,眯着眼睛看着此起彼伏的爆炸气浪,还有民兵团阵地上渐渐消失的厮杀声!

    中国炮兵和火箭兵的射击非常迅速、准确!而且其火力强度,也要超出俄军的数倍以上!

    波尔塔夫琴科心里有种很不好的预感。因为他认为如今的‘先头旅’就像一截竹子,中国人就好比被挥舞起的砍刀,当足够大的力气噼开第一个竹节之后,剩下的事情就是势如破竹!中国人花费了不小的代价啃下了民兵团,那么他们接下来会不会很快就再接连突破奥加涅相团、夫团呢?战线距离波尔塔夫琴科的旅指挥部,已经不足半俄里了!

    鲁缅采夫指挥着俄军,也在趁着黑夜和雨天向国防军的阻击部队发起勐攻。但后者就像是一块巨石、一枚钉子,让俄军的数次进攻一无所获,还无一例外地受到了重挫!

    不知不觉间,阵地前迅速堆满了,血肉模煳的尸体!既有国防军的,也有俄军的!

    根据俄军士兵的反应,这些身材一般的中国士兵,不但意志顽强,而且还有着丰富的白刃战技能!更主要的是,他们每人都有胸甲,刺杀技能犀利,零星的几次与俄军拼刺刀的时候,都占了很大的便宜!

    黑夜的确是双边军队决死拼杀的好时间。

    因为两军谁也没有足够的火箭弹来在阵地前玩地毯式轰炸。就算照明弹升起,看着那零上的,彼此间距能大的钻过一头鲸鱼的士兵队列,发射火箭弹也真的太亏了。

    这些火箭弹的成本并不高,但再不高的成本被运到卡马河畔,那也是身价暴增,不是这么浪费的。所以啊,两军的白刃战就是必不可少的了。

    此时,国防军的阻击阵地上早已犬次交错了,在黑夜的小雨中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混乱局面,如果国防军支持不住、甚至有少许的动摇,就会形成一个全团崩溃的局面!

    搞不准都会让后头的主力部队阵脚动摇。

    还好魏秀志始终关心着阻击部队,发现形势不妙后,立刻向那儿派遣了援兵。

    雨水中的泥泞、鲜血染红了一片片的阵地,双方的士兵提着刺刀对撞,战斗意志都极为坚强!

    战争是激烈而血腥的!

    后续攻击的俄军忍不住瞠目结舌起来这种顽强的战斗意志,真的让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3页)
网站无法打开请发送任意内容至邮箱 ltxsba@g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