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将血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十三卷 龙盘虎踞春秋事第一千四百七十八章 突兀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可以说,此乃中书势弱的开始?

    这回,武人们悠闲了,鸿胪寺这样一个衙门,必然不会落在枢密院或者兵部辖下,那是文臣们的事情。

    当然,兵部或者可以插上一脚,枢密院却绝无可能。

    他们其实就像关在笼子里的两种动物,食物够的时候,他们懒的相互撕咬,只有主人需要的时候,他们才会在食物充足的时候,一个用嘴,一个用爪,相互争斗一番。

    当然,如果食物短缺,或者有抢夺食物的机会,他们都不会介意。拿出真本事来。将对方置之死地而后快。当然,激烈的程度,还要视食物的等级而定。

    而像鸿胪寺这样的专属食物,另一边定然没有什么兴趣,不过,若是能占据个有利的位置,他们也不介意上去咬一口。

    像现在,位置就很有利。只看对方护的死不死了。

    不过,显然文臣们玩这个更加娴熟一些,不会给他们太多的机会。

    “陛下是说,改理藩院为鸿胪寺?”

    这是一句废话,但也正是这样的废话,才能探明皇帝陛下的心意。

    不知道陛下心意如何,做什么事都是事倍功半,一旦知道了,才能改为事半功倍。

    皇帝陛下颔首道:“吐蕃,草原诸部。以及回鹘人,皆都想方设法。派遣使节入朝,而我大秦,却还未有属衙,主理此事,更无人出访外邦,使外邦之人,同沐圣恩,何也?”

    “礼部,理藩院,皆有不足也,不如仿照古例,以理藩院为基,重启鸿胪寺,专理此事。”

    这么一说,前因后果也就明晰了许多。

    想想也是,至今大秦还没有正式出使异邦的先例,像往草原传旨,或是晋国公去吐蕃等等,其实都不能算是出使。

    因为出使异国,必带国书,节杖,使旗等物,没有这些,平常两国往来,也就算不得出使异邦了。

    而且,正像成武皇帝所言,无论是礼部,还是理藩院,对于出使之事,多有准备不足之虞。

    而大秦最近一次正式出使,其实还要追朔到景兴年间,与后周议和,设立边市的时候。

    也就是说,大秦并非没有向外国派出使节的经验,只不过经验殊少而已。

    正因如此,大秦后来设立理藩院,也只不过是接待外国使臣,派出使者的时候,也多数是经中书议决,再由礼部准备,是从上到下的一个程序。

    其实这样一来,便有些不妥,之前还成,因为涉于外事者不多,但现在便显出了不足之处。

    外国使节纷纷来朝,大秦必然也会接二连三的派出使者回访,或者主动派出使节进行交往。

    如此这般,若还按旧制,却是增加了中书的负担,和朝廷规制也有相违之处。

    因为朝廷处事,因为由下而达,由上而决,若一应事宜,皆由中书处置,中书那几个人哪里忙的过来?

    皇帝陛下之意,合情合理。

    周仿遂道:“陛下明见,是臣等疏忽了。。。。。。”

    没等他说完,皇帝陛下微微一笑,道:“非你等之错,如今国事渐趋繁重,看来啊,这中书之制,也得改改了,爱卿乃中书群臣之首,朕所倚重之人,回去之后好好想想,怎么改,才能让我大秦政令通达于四方。”

    得,这一棒子突如其来,周仿立马懵了一下。

    皇帝陛下状似随意的道了这么一句,立马转开,“鸿胪寺之事,要紧着来办,出使回鹘之事,就交给鸿胪寺,争取在十月之前成行,至于出使人选,朕已有属意之人,不需中书再议了。”

    这一下挨的不轻,周仿略有恍惚,旁边的两位也有些不安。

    今日乾元殿议事,总让人感觉有些怪异,整个都好像在皇帝陛下控制当中,但他们就是不知道,皇帝陛下心意若何,又指向于哪里。

    其实,完全是一种失控的感觉。

    几位武臣瞅着,难免心里都有点幸灾乐祸。

    不过,他们也没高兴多久,转过头来,皇帝陛下便正容道:“既要用兵,枢密使之职不可久缺。。。。。。。。”

    听到这个,赵石扬了扬眉头,这就要定下来了?好像有点不合适啊,总感觉太过轻率了些。

    他眼角瞄着皇帝陛下,心想,不会又让老子来提议吧?若这么不厚道,咱可也不客气了。

    张承几个,却都不由自主的正了正身子,目光凝聚,气氛立马紧张了起来。

    这回却是轮到对面的文臣来看热闹了,当然,中书其实一直有左右枢密使之职的权力,只是到了如今,这种权力正在急剧消退而已。

    “拟旨。”

    “张承忠君体国,深有谋略,今晋枢密使,赏金鱼袋。。。。。。。。。”

    当殿拟旨,一言而决,没给其他人任何反驳的机会。

    沈鹤下笔如飞,文不加点,很快便拟就圣旨,然后。。。。。。他就不知道该怎么办了,这旨意下到哪里?

    是送到张承府上呢,还是下到枢密院?或者传给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3页)
网站无法打开请发送任意内容至邮箱 ltxsba@g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