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位面祭坛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293 现身皇宫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虞世南为“初唐三大家”,其所编的北堂书钞被誉为唐代四大类书之一,是最早的类书之一。龙腾小说 ltxsba.com      ? 虞世南秘书监任职时,充分利用国家藏书,主编了北堂书钞一百六十卷。

    北堂是秘书省的后堂,故以此命名。

    全书分十九部,下分八百五十二类,十九部内容极为广泛,包括帝王、后纪、礼仪、衣冠、仪饰、服饰等部,其中汇集了大量的儒咽料,起着传授知识,临文备查的作用,为唐代四大类书之一。

    这套书在现代早已经大部分散失,而蓝天雨现在得到的这套北堂书钞,不但一本不少,而且还是极为罕见的唐代刻本,价值之高,难以估量。

    北宋当代的图书,虽然在现代同样珍贵,但蓝天雨既然来到了这里,以后有的是机会收集,也就没有关注。

    除了字画和图书之外,蓝天雨还顺便收购了一些古玉和瓷器。

    第二天闲逛,蓝天雨竟然在一家古董店里看到了两只柴窑茶盏!

    柴窑瓷器,号称第一珍瓷,在现代世界,柴窑瓷器早已经消失在历史之中,不但没有一件成品瓷器,就连残片都极为罕见。

    柴窑创烧于五代后周周世宗柴荣时期,虽柴窑烧制时间才五年之久,但柴窑的美名千年芬芳,柴窑虽有文献记载,但一直难见柴窑真容。

    柴窑最神秘的地方就是周世宗柴荣的一诗云:“雨过天睛云破处,这般颜色作将来”。

    而这诗的内涵,从古之今未有谁能破解!

    因为柴窑瓷器传世的数量太少,能够见到实物的人少之又少,文人墨客也只能是雾里看花,说不清楚。

    柴窑的诞生,开创了陶与瓷的完美结晶,同时又明了独特的釉质配方,创烧了独一无二的柴窑●窑胎质坚硬如石,指弹有磬石之音,柴窑釉色青翠如绿州,釉汁薄如宣纸见胎骨,柴窑釉面光亮如镜,“滋润细媚”而无裂纹。

    柴窑千年美姿,一直后无来者,虽有仿之,确无真果。

    如今千古传颂的柴窑就出现在蓝天雨的面前,蓝天雨无论如何都不会放过。

    谁见柴窑色,天青雨过时,见到柴窑时,青翠如绿州《天雨得到的两只柴窑茶盏,与历史文献中对柴窑的描述———“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完全吻合。

    这两只柴窑茶盏在北宋就已经极为珍贵,竟然要价二百两黄金,蓝天雨讨价还家一番,也只是事了三十两黄金。

    宋代五大名窑的瓷器,蓝天雨见到了三种,分别是:哥窑、钧窑、定窑。官窑是南宋创烧,现在还没有出现,汝窑刚刚烧制,数量稀少,全部供应内廷,民间难觅踪影。

    三天时间,蓝天雨逛遍了整个汴梁城,可以说到处都是珍宝,北宋的东西拿到现代,都是难得一见的宝物。只是拿到现代的物品,要想经过千年岁月的洗礼,还需要消耗献祭之光才能办到,而蓝天雨的献祭之光有限,根本不能随意消耗。

    也只有那些最有价值的物品,蓝天雨才会舍得耗费献祭之光。

    在汴梁城呆了几天时间,蓝天雨现,要想买到更有价值的物品,他的平民身份是一个很大的限制。

    虽然北宋的工商业很达,商业氛围浓郁,但毕竟是古代社会,等级和限制无所不在。很多有价值的东西,就算他有钱也买不到。

    比如刚刚烧制出来的汝瓷,现在只供应内廷,就连得到赏赐的大臣都很少,民间当然见不到,就算手里有钱也没用。

    再比如苏东坡等人的字画,市面上根本就连一幅都见不到。这些有名望的文人,根本就不会出售自己的字画,也只有那些衣食无着的落魄文人,才会偶尔出卖自己的书画度日。

    既然来到了北宋,珍贵的汝瓷,苏东坡、黄庭坚等人的书画作品,还有其它珍贵的大内珍藏、贡品等,蓝天雨是绝对不会放弃的,必须想办法得到。

    既然平民的身份太低,那就想办法弄一个足够高的身份好了。

    有了决定之后,蓝天雨回到客栈,化形为一只飞鸟,向皇宫的方向飞去。

    飞到皇宫上空,蓝天雨观察了片刻之后,很快找到了太皇太后和惺帝的居所。

    现在是有女中尧舜之称的太皇太后高氏临朝称制,手掌大权,蓝天雨自然要和她接触才行。

    现在刚过晌午,太皇太后刚刚小憩起身,蓝天雨看她正好是难得清闲的时候,便决定和她见一面。

    他化形的飞鸟落到清静无人之地,换好衣服之后,为了增加自己的说服力和神秘感,他准备用一个震撼的方式和老太太见面。

    确定自己身上的衣服没有不妥之后,蓝天雨直接施展瞬移术,出现在永寿宫的大殿中。

    蓝天雨的身形突兀的从虚空之中出现,而太皇太后正好目视前方,蓝天雨奇异现身的嘲,完全落入了她的眼中。

    尽管老太太临朝称制已有两年时间,早已经练就了临位乱的镇定心境,但是看到眼前神奇的一幕,还是“啊”的一声,惊呼出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2页)
网站无法打开请发送任意内容至邮箱 ltxsba@g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