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虎狼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十四节 知耻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能说得大将军回信专心,不至于弃官弃军弃三军将士。”

    这话似乎是提醒了李自成,顺王在宝座上俯视着依旧挺立在跪了一地的群臣中的许平:“大将军,寡人相信,大顺将士都希望大将军仍能统帅三军,与他们有始有终的。”

    “三军可以夺帅,匹夫不可以夺志。”许平长叹一声:“乞陛下将臣骸骨赐还。”

    责备、弹劾声顿时又是响成一片,其中还间杂着几声哀求挽留声。

    当声音又一次渐渐平息后,许平昂首看着远处的李自成,距离这么远,又头戴冠冕,许平觉得对方的面目都有些陌生了。

    “就准大将军所请吧。”大顺监国终于做出了决定,李自成言而无信地没有实践他昨晚的威胁:“明日休朝,寡人会为大将军设宴、践行。”

    ……

    许平的事件辽王府一直很关注,尘埃落定后洪承畴长出一口气:“陛下圣明。”

    “可是,”吴三桂是个居安思危的人,他从这件事中嗅到了危险的气息:“在辽东,会不会有这样脑后生反骨的家伙呢?”

    “大王明鉴,”洪承畴觉得自己真是老了,总是需要辽王提醒才能想到更深一层:“臣这就去查。”

    “查有什么用?”黄石的文章读得越多,吴三桂感觉自己的思路就变得越敏锐:“齐公很擅于让人畅所欲言,这点我们要学,要好好的学。”

    由辽东人民观察家起头,辽东的报纸先是总结了改革近一年来各个领域取得的辉煌成绩,然后坦承辽王府还是有很多不足的,辽王广开言路、虚心纳谏,希望各行各业的人都能踊跃提出宝贵意见,为把辽东建设得更好,为辽东人民谋取更多福利献计献策。

    在争相向辽王府提意见的热情中,也有极少数人怀着沉甸甸的忐忑不安之情,张树仁就是其中之一,他本是个读书人,二十年前全家被林丹汗掠到辽东,赎身后就以教导周围的小孩认汉字为副业。

    “父亲,”张树仁的长子晚上听说他要去给辽王府提意见的时候,忧心忡忡地小心说道:“父亲不是说,观辽王为人行事,好法家征诛之术,不像是儒学信徒么?”

    “确实不是,但为父还是要去为民请命,辽王建什么观察司,钳制人言、报喜不报忧、愚民如群羊,其害甚于焚书坑儒!以前不让人说,现在既然有说的机会为父岂能不言?”

    “可父亲不是担忧这是辽王的守株待兔之计吗?”

    张树仁看了家人一眼,其中颇有一丝歉疚之意:“知耻不辱,圣人之道。圣教以为权贵张目为耻,以不为百姓击鼓明言为耻。我泱泱中华能流传千载,绝不是权贵之功,而是总有一些读书人能继承孔孟二圣的知耻精神。”

    面对家人的忧虑,张树仁慨然道:“休要做这番小儿女态,只要圣教一日不绝,便是世上没有了我张树仁,总会有新的读书人知耻的,横眉冷对权贵之流。”

    ……

    “朱洪武说孟子这老头要是活到他那个时候,就该好好治罪,”吴三桂对洪承畴骂道:“以本王所见,孔丘也该千刀万剐。”

    “大王说得极是,”洪承畴亦狠狠地说道,来提意见的几乎都是幸存的儒生:“那些腐儒,个个都是祸害!”

    今天辽东人民观察家风向突变,严厉斥责了那些企图以进谏为名,把全辽人民幸福生活拉向倒退的恶棍们。

    这些恶棍都在林丹汗统治期间邀宠献媚苟活至今,内心深处极其怀念异族统治期间被豢养的不劳而获的日子。希望辽王停止诸多有利于辽民的策略,以及各种开启民智、为民谋福的政策。

    最后王辅臣亲自下场,在辽民观察家的文章末尾大声疾呼:“这些蒙古奸细想让林丹汗再回来蹂躏辽东大地,让鞑子再回来奴役辽东人民,辽东人民能答应么?辽王能不拼死反抗么?”

    辽东人民当然不能答应,当夜一群辽东兵丁就冲进张树德的家,替拼死反抗的辽王把这个大蒙奸抓走。数日后公布他的罪名有:私通父妾,**亲妹、强暴儿媳。游街示众后押往菜市口正法,因为这个老淫棍满嘴污言秽语,游街前官府已经把他舌头钳断以免污染围观人民之耳。

    ……

    在辽东观察司的训练营中,一个教官问道:“如果在沈阳街头,看到一个男子在街头唉声叹气,该怎么办?”

    “立刻提起十二分精神,做好战斗准备,”观察司的学员异口同声地答道:“全神戒备,随时准备阻止这个狂徒的反辽王煽动。”

    “如果看到一个妇人在哭泣……”

    “……阻止她丈夫的反辽王煽动。”

    “如果看到一个童子穿得破破烂烂……”

    “抓走,查清他居心叵测的父母是谁。”

    ……

    最新的《辽东人民观察家》,总是会及时放在齐国公的案头,看完最新的报导后,黄石想起了他曾看过童话、科幻故事(向郑渊洁先生致敬)。

    “不知道吴三桂到底有多么关注我这里。”黄石喃喃自语道,他决定做一个试探,就让人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3页)
网站无法打开请发送任意内容至邮箱 ltxsba@g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