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国策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七十三章 新纪录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避导弹的时候2架僚机没再跟随长机……

    3`0就算梁国翔闻晓与罗惊鹏再厉害。龙腾小说 ltxsba.com轮冲击下来。不可能继续保持战斗队形。至无法在激烈的战斗中寻找战友。

    3j-14b战斗机的飞行员来。只有一件事情值的他们集中所有精力:被敌机击落之前用掉所有导弹!

    情况的那么糟糕。

    因为长机吸引了半数aim-9x。所以闻晓与罗惊鹏抛出诱饵弹之后避开了导弹。

    相对而言。遭到攻的3f-22a就没这么幸运了

    虽然aim-9x属于典型的第四代格导弹。性能比第代的aim-9m先进多。但是aim-9x毕竟是在aim-9“响尾蛇”系列格导弹的基础上发展而来。为降低成本。采用了大量“成熟”技术。与pl-13。a-11e“弓箭手”(俄罗斯的代号为r-73)“怪5irst等全新研制的第四1格斗导弹相比。aim-9x存在明显的性能缺陷。与pl-15aa-21“短剑”(俄罗斯的代号为r-87)。“蛇6”lle(欧洲联合近程导弹)等第五代格斗导弹相比。aim-9x的性能缺陷更加明显。随着战斗机配备具欺骗力的弹。第五1格斗导弹采用了很多对抗技术。

    pl-15例。除了采用灵敏度更高的红外/紫外成相引导头之外。还在火控软件中设置了“记忆碰炸”“记忆攻击”功能。攻击目标前。首先将目标辐射特存入火控系。如果在攻击过程中遭遇具有相似辐射特征的“目标”。控系统将自动把战斗部的引爆方式由近炸改为碰炸。记住其他“类似”目标的飞行轨迹。因为诱弹只是制造出与战机类似的辐射特征。不是实体。所以即便导弹“击中”诱饵弹制造出来的“假目标”。也不会立即引爆战斗部。摆脱诱饵弹之后导弹将按照记忆中其他目标的飞行轨迹搜攻击距离最近的“类似”目标com。如此反复。直到击中“真目标”或者丧失动能为止。因为战斗机不可能携带太多的诱饵弹(一般情况下。1架战斗机携2诱弹)。所以在pl-1535米的射程范围内。战斗机很难成功逃逸。

    3f-22a规避导弹时先,放了2诱弹。

    诱饵弹只让f-22a多在-中停留10多秒。随后3f-22a就被pl-15追上。变成燃烧的残骸坠向的面。

    第一轮交手。3j-14b就给正在逃命的美军飞行员来了个下马威。

    美军机群中没有1名飞行员愿意与3j-14b纠缠因为他们屁后面更多的j-14斗机正在赶来。

    梁国翔将j-14b拉起来的时候。正好有1架慌不择路的f-22a从头顶上飞过。

    没有任何迟疑。第二枚pl-15啸着冲出弹舱。

    那架f-22a飞太低了飞行员肯定非常惊慌没有发现贴着的面飞行j-14b。导弹告警机响起来的时候。美飞行员条件反射般的做出了俯冲机动的动作同时连续释放2弹。

    俯冲机动不是在任情况下都可以做的。

    梁国翔驾驶战斗机行俯冲的时候。起始高度为350。一般情况下。俯冲的进入高度不低于150米。不然很难及时改平。遭到攻击的f-22a的飞行高度不5米。以其14赫的飞行速度计算。飞行员刚刚压下操纵杆。还没来的及拉回操纵杆。战斗机就扑入大的的怀抱了。

    见到f-22a装在的面上炸起的火球。梁国翔与狄清都瞪大了睛。

    这算战果吗?

    pl-15续穿过2诱弹制造出的“虚像”。再次搜目标的时候。f-22a已经在的面上坠毁。导弹上的火控系统自动转为再搜索工作模式……寻找具有类似特征的目标。那坠毁的f-22a的僚机立即进入导弹的“视野”。导弹毕竟是导弹。不理睬目标到底僚机还是长机。只要辐射特征类似就是攻击对象。

    僚机上的美军飞行还没回过神。pl-15导弹迎面射了过来。

    与长机飞行员不同的是。僚机飞行员以最快的速度拉动弹射座椅的把柄。在导弹击中战机前弹出了座舱。

    空中多出了一团烟一朵蒙胧的伞花。

    用1枚导“击落”2战机。历史上只出现过2。一次是越南争时。越军防空部队发射的一枚sa-2导弹在密集编队的b-5群内爆炸。弹片同时打中2架b-52。|获了2战果;另外一次是第三次中争的时候。叙利亚防空队发射的1枚sa-6导弹攻击以色列空军的f-4斗机。因为规避动作过猛。f-4上了另外1架以色列战斗机。结果双双坠毁。

    与历史上的2战例不同。梁国翔用的是空空导

    是格斗导弹!

    后来。2个战果全都算在了梁国翔的名下。因为不管用什么手段。梁国翔的攻击是2架美军战机完蛋的直接原因。

    14b上升到5000高度时。美军战斗机已经跑远了。

    “梁哥。2队过来了。”狄泊清稍微顿了一下。“只有十七架。妈的。我们损失了四架战斗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2页)
网站无法打开请发送任意内容至邮箱 ltxsba@g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