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国策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九十三章 全面调整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不可能按照裴承毅的设想打一场规模空前的大兵团会战。

    快不起来,稳住战局就成了悬念。

    按照军情局提供的准确情报,印度前两个阶段的战争动员将在月底之前完成,其中第一阶段战争动员将在8月底之前完成。如果战役时间超过穆天,印军就有足够的能力投入更多的作战部队。

    在无法打赢东线战争的情况下军肯定会在其他方向上给对手制造麻烦〈照袁晨皓的判断,印军首先要做的就走出兵尼泊尔,通过打击尼泊尔震慑包括巴基斯坦在内的周边国家,同时迫使共和国向尼泊尔增兵,为第三阶段战争动员争取时间,也为扩大战争范围、利用印度的战略纵深拖垮共和国陆军争取机会。

    由此可见,在一味求快的情况下,根本无法稳住战局。

    稳不住战局,裴承毅的战役部署就将失去意义。因为在前期投入了所有作战部队,所以在其他方向上遇到麻烦的时候,将出现无兵可用的尴尬局面。

    从长远来看,如果无法稳住东线战场上的局势,西线战场上的作战行动也将受到影响。

    换句话说,当东线战场上的作战时间超过预期,除了增大战争消耗之外,还将使同盟国怀疑共和国的战争能力○的不说,如果巴基斯坦认为共和国难以在短期内战胜印度。战争拖下去将对巴基斯坦的国家经济造成毁灭性的影响,也就是说,打赢战争′掉经济,巴基斯坦很有可能提前结束军事行动,或者停止大规模军事行动。只要一个同盟国在战争问题上转向。其他同盟国就会跟风n此产生的影响,绝不是裴承毅的能力能够解决的。总体战争计刮受到影响,没人能够承担责任。

    当然,指出问题不等于解决问题。

    反驳了裴承毅的观点之后,袁晨皓提出了他的战役设想。

    战役计戎仍然要做全面调整,而且核心思想不变,尽全力在巧夭之内完成战役。

    在弥军与凹军无法参战的情况下,袁晨皓提出的解决方案是把大兵团作战分解为多次小规模歼灭战。确保在局部战场上集中优势兵力,以此加快战役进程。

    具体应用上:3个空降军担任战役切割与包围行动。为空降军提供全面火璃援,在战役初期将印军东部集团军群切割成3到个军团;刀军仍然驻守吉申根杰,以引军为首的战略反应军担任战役分割任务,在空降军夺取了战略要点后,穿插分割印军为战役主力。承担主要攻坚战;刀军顶,驻守西里古里,牵制印军东北集团军群;为匆军提供至少打手个航空旅,扩大纠军的防御范围,以机动防御加火力打击的方式,阻止印军右北集团军群进入孟加拉国境内。

    可以说,整个作战计划的战术要点就是在运动中歼灭敌人,避免打阵地战。

    因为袁晨皓没有足够的时间制订详细的战役计发”所以在提出战役设想的时候,没有具体的战术安排。

    当然,袁晨皓这套战役设想不是没有问题。

    裴承毅只提出了一个问题,即如何控制战斗伤亡?

    在兵力减少战时间不变的情况下。意味各参战部队的任务加重,作战强度提高,伤亡增大在所难免。

    战争伤亡一直是元首最关心的问题。

    对于这个问题,袁晨皓没有做出任何解释。也没有提出任何可行的解决办法。

    显然,袁晨皓没有解决办法。

    当然,袁晨皓这套战役设想有其可行性。

    虽然两人的这次讨论并未告诉其他人,但是据裴承毅回忆,就是这次讨论。奠定了袁晨皓在共和国军队中的地位。

    最终,裴承毅采纳了袁晨皓的建议。让袁晨皓动手制订禅细的作战

    刮。

    裴承毅没有忘记最重要的问题。即尽量想法控制伤亡。

    此时,裴承毅为前线指挥部准备几百名参谋军官的作用显现了出来。

    虽然在战争爆发之前,裴承毅就针对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让参谋制订了各种各样的战术计刮。如果遇到突发情况,需要调整战役计划。这些战术计划就有用了用武之地。但是要在出小时之内拿出一套覆盖4够万大军的战役计划,别说前线指挥部,对总参谋部来说都是件难事。

    麻烦的事情还不止这一件。

    在裴承毅让袁晨皓去拙丁战役计划的时候,项铤辉到了海军司令部。见到了林啸雷。

    项铤辉在百卯中前往海军司令部的目的只有一个:让林啸雷调整海军的独立作战计利。

    因为海军有很高的独立性,所以在制订战争计戈打手的时候,林啸雷也拿出了自己的方案。

    除了派遣舰队前往印度洋、承担海运任务之外,林啸雷的最大想法就是在不动用陆军导海军资源、确保舰队完成前线指挥部安排的作战任务的情况下,出动海军陆战队。攻占安达曼尼,“汗岛卜的搪或者?座岛屿,控制印度洋与天平洋的咽喉叫制印度洋做好准备。

    为此,林啸雷亲自参与作战计划的制订工作。

    按照林啸雷提交的作战方案,在不动用主力舰队的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3页)
网站无法打开请发送任意内容至邮箱 ltxsba@g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