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国策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九十四章 喘口气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一集团军南方军团由攻转守,第二集团军加快北上的速度,第三集团军北面的4个师协助第一集团军作战。

    几乎同时,面向吉申根杰的印军全部由攻转守,摆出了耸中国军队对垒的态势。

    问题是,单纯的防御,肯定解决不了问题。

    什么都可以忽略,绝不能忽略裴承毅手里的3个空降军。

    以往的数场战争证明,只要中国军队发起大纵深战略进攻,3支空降军就是所有对手的噩梦。

    除非印度将劝万平方千米的国土变成军事堡垒,不然再严密的防御阵地也挡不住中国空降军。要知道。空降军发起进攻的时候,不会依托地面交通线路,能够攻打运输机航程范围内的任何地点。

    从这个角度看,印军转入全面防御,反而更加被动。

    当然,印军指挥官不会忽略这个关键问题。

    在部署防御的时候,印军指挥官最重视的不是盘踞在吉申根杰的刀军,甚至不走进入战场的绍军与凹军▲是随时可能参战的3支空降军。为此军总参谋部向美国五角大楼发出请求←借用美军的兵棋推演系统,对即将打响的战斗做一次全面推演,以此确定可能遭到空降兵打击的地点。

    不用印军发出请求,杜奇威就在做这件事情。

    毫无疑问,杜奇威最关注的也是裴承毅手里的3支空降军。

    在美国国防部长的记忆中,最无法忘记的就是半岛战争期间,由空降冈旅夺取五老之后导致美军2斤。陆战师全军覆没的那场战役。2个美军陆战师都啃不下打手个空降旅,3个空降军全体出动,印军还有什么消?

    当然,典时非同往日。

    空降军再厉害,也有其弱点。

    别的不说,空降军对进攻的要求非常苛刻。不管在什么时候,只要空降军不通过地面交通网络发起进攻。就得选择有机场、或者有开阔地可以进行空降的目标,绝不会选择无法进行空降或者机降作战的目标。

    另外,空降兵在着陆之后的战术机动能力非承限,往往在突然袭击夺取阵地之后转为全面防御,等待支援部队。如此一来,前线指挥官往往用空降兵攻打战略目标,只有在作战量高度富余的情况下,才会用空降兵攻打战术目标。

    结合这两个条件,就不难推断裴承毅使用空降军的方法了。

    印军调整战役部署的最大好处就是,为裴承毅提供了调整战役部署的时间。

    换句话说,在召军与纠军进入战场后,双方都停止了大规模军事行动,开始为下一场恶战做准备。

    也就在五角大楼用世界上最快的计算机分析战局的时候,发生了一件看上去与地面战斗没有多大笑系的事情。

    8日8点巫分,共和国海军南海舰队两栖突击舰队进入金兰湾。

    最初的时候,新闻媒体都没有关注这件事情,只进行了简单报道。直到记者发现两栖突击舰队里有8艘大型两栖战舰打手艘两栖攻击舰、破综合登陆舰、旗战略投送舰与3艘大型登陆舰之后,这支与地面战斗没有太多关系的舰队才引起重视。

    随后半岛电视台做了更加详细的报道,明确提到,之前部署在金兰湾的共和国海军陆战队正在登上两栖突击舰队,而且预测两栖突击舰队将在8日下午,最迟不好日夜间离开金兰湾。

    虽然半岛电视台没有报道两栖突击舰队的去向,但是该消息立即引起了爆炸式反应。

    地面战争打得还不够,中国准备动用陆战队了?

    显然,不会有人低估共和国海军陆战队的战斗力。

    虽然共和国海军陆战队的编制规娜陆军小得多,也比美国海军陆战队小得多,但是在近凹年内。海军陆战队是共和国大军兵种中扩张速度最快的独立兵种。刀占年。海军陆战队仅有口个旅,到码蚌,海军陆战队已经拥有口个旅,战斗人员凶万人,官兵总数超过口万,在规模上仅次于美国海军陆战队。最重要的是,共和国海军陆战队的装备水平直接向陆军看齐,而不是像美国海军陆战队那样,总比陆军差一截。除了强大的地面作战能廉外。共和国海军陆战队还效仿美国海军陆战队,组建了两栖舰队与航空兵在行政管理上,陆战队的航空兵隶属于海军航空兵。虽然迄今为止,共和国海军陆战队参加过的有难度的大规模登陆战役屈指可数。没有美国海军陆战队那样的辉煌历史。但是在半岛战争与日本战争中。共和国海军陆战队都参加了作战行动。如果以近刃年参加的战斗来看,共和国海军陆战队的战斗经验超过了美国海军陆战队。

    在关注共和国海军陆战队战斗力的时候,西方新闻媒体更加关注陆战队的参战意义。

    换句话说,所有西方新闻媒体都认为,共和国陆军已经无兵可派,除了大规模征召退役军人,组建战略预备队之外,共和国向印度战场增兵的唯一办法就走出动陆战队,让陆战队担双押分地面作战任务。

    当然,西方新闻媒体犯了与印军同样的错误,即忽略后勤保障能力。

    在无法满足陆军作战需求不得不把大量作战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3页)
网站无法打开请发送任意内容至邮箱 ltxsba@g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