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国策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百五十七章 再起硝烟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能够解决部分问题,但是不能解决所有问题,大部分物资,特别是那些无法空运与空投的物资只能通过铁路与公路运输。

    要走地面运输路线,就得考虑补给线的安全问题。

    毫无疑问,斩野战军都得把兵力集中到前线,无法守卫后勤补给线

    这个问题更加难以解决,因为西线战场上能够配合共和国陆军作战的只有巴基斯坦陆军,无法像东线战场那样,依靠孟加拉国、尼泊尔等国的军队控制占领区,更没有多达数十万的专业保障部队。

    想来想去。裴承毅还是得在巴军身上做文章。

    回到沃济拉巴德,裴承毅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联系巴基斯坦总参谋长。开诚布公的表明态度,表示共和国陆军将首先攻打新德里之后,裴承毅直言不讳的提出,需要巴军提供后勤补给支援。为了让巴基斯坦总参谋长觉得有利可图,裴承毅还明确提到,按照战前达成的协议,共和国陆军只负责前线作战行动,占领区的管理工作由巴军负责。

    这一招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

    管理占领区,等于承认巴基斯坦在印度西北与西部地区的主导地位。

    当然,要想管理占领区,就得承掂关的责任与义务,即负责共和国军队的后勤保障工作。

    与巴基斯坦总参谋长达成协议之后,裴承毅就让东方闻带着几丰名专门负责后勤保障工作的参谋去了巴基斯坦总参谋部,随后联系了共和国驻巴基斯坦大使,要求使馆尽快派遣外交人员前去协助解决外交问题。

    有外交问题吗?

    当然没有,作战行动就是作战行动,不存在外交问题。

    裴承毅让大使馆介入后勤保障工作。无非想利用政府的影响力,让巴基斯坦政府去约束巴基斯坦军队。

    从中能够看出,裴承毅仍然比较担心巴基斯坦军方会拖后腿。

    就算巴基斯坦军方不拖后腿。积极配合,问题也比较突出。

    摆在裴承毅面前的现实是,他必须同时在两个方向上发起进攻。准确的说,是在两个战略方向上发起进攻。

    战争打到这个时候,裴承毅还是第一次面对这样的问题。

    虽然在东线决战中,最多的时候同时在个战场上与印军交战,但是东线决战只是一个战略方向,个战场上的战斗都属于战术与战役级别,并不存在多线作战的问题‖时在两个战略方向上发起进攻,不但对裴承毅的指挥能燎一个严峻考验≡共和国军队的作战能力也是一个严峻考验。

    别的不说,裴承毅手里的支援量能够同时满足两个方向上的作战需求吗?

    进行战役规划的时候,这个问题就显得非郴出了。

    因为新德里方向上的作战行动关系到了巴军,比较复杂,所以裴承毅亲自负责该方向上的战役计刑〈照他的估计,在只投入阶野战军的情况下,要想在打手个月之内打下新德里,至少得投入沏架战术战斗机与幼架低空攻击机,另外还得投入大约三分之一的战术空运量;如果要按照元首的最高要求,即在力天之内打下新德里,空中支援量至少的增加糊,空运量则得增加姚。

    如此算来,裴承毅得把手里半数以上的空中量与空运量放在西线战场上。

    拿到由袁晨皓负责的另外一份战役计划之前,裴承毅就知道这行不通。

    袁晨皓负责西进作战行动,按照他制订的作战计划”在首先投入出军的情况下,至少需要为进攻部队提供打手如架战术战斗机与旭架低空攻击机。因为西进作战远离后方补给线,工程部队修复交通线的速度跟不上部队的推进速度,所以需要动用旁上的战术空运量为进攻部队运送作战物资。

    两者相加,远远超过了支援量的实际兵力。

    裴承毅还得考虑一个问题,那就是袁晨皓在制订作战计发小的时候,已经考虑到了攻打新德里的行动,将更多的支援任务分配给了炮兵,没有过分倚重航空兵。实际情况会不会如此,以及提高炮兵作战强度对后勤保障造成的影响,都有可能使袁晨皓的作战计戈在实施的时候进行重大调整。

    总而言之,裴承毅手里的支援量远远无法满足作战需求。

    解决办法只有两个:一是推迟西进作战行动,等到新德里方向上的进攻行动取得实质性进展之后再开始≤免两条战线上的支援高峰时期同时到来,从而更加合理的分配支援量;二是增加地面部队投入,降低作战部队对远程支援量的依赖性,采用一慢一快的进攻战术,错开两条战线上的高峰时期。

    相对而言。裴承毅更愿意选择后者。

    西进行动绝对不能耽搁,因为印军正努力加强博帕尔以西地区的防线。在纳尔莫达河南岸构筑更加坚固的防御阵地,如果不能赶在印军做好准备之前发起进攻,突击战将变成攻坚战,进攻行动肯定会受到影响。甚至功亏一篑。

    投入入”地面部队不是不可能,只是投入哪个战场?

    换句话说,就是“一慢一快”中。哪边慢,哪边快?

    因为攻打博帕尔的作战行动比预料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3页)
网站无法打开请发送任意内容至邮箱 ltxsba@g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