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国策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十八章 战斗单位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界上规模最大的特种部队。

    母庸置疑,这句话绝对不是在赞扬项铤辉。

    事实上,陆军将领除了担心战斗力下降之外,最大的登就是位置不保。要知道,改变前有旧个军长,而改编后只有旧个“战斗单位。”也就是说,就算平级调动,也将有口个军长“实”。因为整个指挥体系都在瘦身,加上下任总参谋长来自海军,所以多出来的4位军长很难获得升迁的机会。说直接点,就是有4位军长必须在达到最高服役期限之前退役。毫无疑问,哪怕是混得最差的军长也不消在必须退役之前退役。不管怎么说,作为指挥几万名官兵的一军之长,算得上是一方霸主了,肯定是很有事业心的人≡这些坠岁左右的军人来说,让他们退役,等于夺走了他们的生活目标。没人愿意退役,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没人种新的编制体系。

    针时这个问题,项铤辉采用了各个击破的策略。

    严格说来,在推行军事改革之前,项铤辉就展开行动了。

    印度战争结束后不久☆铤辉就召开了陆军高层会议,在宣布即将启动第三次军事改革的消息之后,他跟旧个军长逐斤。“谈心”。从后来发生的事情来看,就在这个时候,项铤辉就向凌云霄、江晚承、罗少鹏、肚子歧与赛柄彪等少将许愿,保证他们能在改革之后继续担任军长级职务,也就是“战斗单位”的指挥官。也就是说,这些人在改革初期反对进行编制改革,肯定是项铤辉故意安排的,其目的无非是要借此机会让董承芳、唐愈、曲茂康与蔡岁康等一批上了年纪的中将选择退役,为年轻人留出发展空间。为了安抚这些中将,项铤辉不但给予了他们足够的荣誉。还让他们先后晋升为陆军上将。也就是说,让他们取得了和平时期军人所能得到的最高军衔。

    对付将领只是一方面,要推动改革,还得让全军官兵心服口服。

    田年底,第一个“战斗单位£成金部练之后,项铤辉亲自安排了一次高强度对抗演习。让凌云霄指挥的“战斗单位”对抗傅卫民指挥的纠军。因为“战斗单位”从诞生的那天开始就是为了进攻,所以演习中,凌云霄主攻。傅卫民主守。

    虽然这让人觉得不太公平,毕竟纠军也是一支擅长进攻的部队,但是仍然没有多少人看好“战斗单位”因为凹军的兵燎打手“战斗单位”的2倍,装甲量也多得多。在以防御为主的情况下,有足够的把握顶住“战斗单个”的进攻。

    耸习结果确实如此吗?

    根据当时的相关新闻报道,在仅仅持续了昭个小时的演习中,“战斗单位”以毫无悬念的优势击败了纠军。虽然报道中没有提到具体情况,比如“战斗单位”如何取胜,匆军败在什么地方,但是“毫无悬念”足以说明问题,不是凹军的官兵没有尽力,而是根本打不过“战斗单位”。

    正是这次演习,解决了陆军改革的主要问题。

    在接下来的几年中。其余。支战斗单位陆续组建完成,并且接受了全套练。

    到幻年底,旧支战斗单位都已拥有完备战斗力。

    因为按照新宪法的规定,陆军主力部队将不再承担战争之外的其他责任,所以旧斤。战斗单个全都部署原离城市的陆军基地内,其中4个战斗单位部署在衡由凌云霄指挥的第一战斗单全部署在巴基斯坦的拉合尔,由罗少鹏指挥的第二战斗单全部署在印度的维沙卡帕特南,由李继先指挥的第三战斗单位部署在柬埔寨的西哈努克市,由肚子歧指挥的第四战斗单位部署在琉球的那霸,个战斗单位部署在国内由江晚承指挥的第五战斗单位部署在辽宁省,由赛柄彪指挥的第六战斗单位部署在河南省,由商雪韵指挥的第七战斗单位部署在台湾省,由王学平指挥的第八战斗单位部署在广东省,由傅卫民指挥的第九战斗单全部署在新疆自治区,由李东石指挥的第十战斗单全部署在四”省。以往需要由野战军完成的国内”向交给了武装警察部队,比如拱卫首都的重任就与战斗单一叭有关系,纠军的编制从此撤消事实上凹军的衣惭经由第九战斗单位继承了下来。

    这一变化,反映出了第三次军事改革的主要思想,即提高正规军的职业化程度。

    对拥有刚乙人口与上千万平方千米国土的共和国来说,供养力万正规军不算多,如果连这力万部队都无法全力为战争做准备的话,共和国陆军的战斗力肯定有问题。早在半岛战争期间,共和国的军事体制就受到了挑战。当时在第一次战役之后,各主力部队损伤惨重,继续补充作战人员,而从二线抽调的作战人员压根就无法适应战场,导致包括军在内的好几职战军必须用更多的时间进行休整。在此之后的第二次军事改革格外强调了正规部队的作战能力,并且提高了二线部队的练水准,才使共和国陆军在印度战争期间发挥出了惊人的战斗力,但是仅仅提高练水准是治标不治本应急办法。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就得从编制上着手。

    作为陆军的中坚量,力万主力部队的质量必须得到保证。

    用项铤辉在向陆军官兵解释第三次军事改革的重要性时的话来说:力万主力作战部队必须确保在任何情况下,打赢一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3页)
网站无法打开请发送任意内容至邮箱 ltxsba@g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