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国策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百一十二章 由守转攻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后,美军还得花不少的力气构筑阵地,最快也只能在8日上午投入战斗。

    当然,持续占分钟的炮击产生了很直接的效果。

    打跑了第十战斗单个的侦察部队后,美军继续前进。

    大概是没有料到美军会有这么猛烈的炮火,所以在接下来的行动中,李东石显得有点谨慎过头。没有继续对美军进行炮火压制。当然,后来发生的事情证明,李东石并不是害怕美军的炮火打击,而是想取得更大的胜利。

    傍晚的时候。第7步兵师的先头部队到达了巴特曼西面大约占千米处。

    面对第十战斗单位的防线,美军没有继续前进。

    事实上。第十战斗单位并没有构筑传玩意义上的防线,甚至没有修建足够坚固的防御阵地与防御工事。

    在改编的时候。共和国陆军的战术思想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严格说来∴制改革就是建立在战术革新之上的。如果没有新的战术思想,也就不可能有新的军队编制。

    与几个系前相比,共和国陆军最大的进步无疑是协同作战能力。这既包括了陆军内部各兵种之间的协同,比如装甲兵与炮兵、陆军航空兵、侦察兵等等部队的合作,还包括了陆军与其他军兵种的配合,比如与空军的合作。不管怎么说。陆军单打独斗的场面再也不会出现了。在协同作战的大背景下,除非局势极端不利。不然地面部队完全没有必要按照传统的方式进行防御作战〈照陆军在印度战争等多场战争中总结的经验,机动防御是最有效的防御作战方式。随着空降兵也装备了性能强大的装甲战车。机动防御作战理论日趋完善n此可见。战术革新的基础是技术进步。落实到现实中,机动防御作战的核心思想就是充分利用部队强大机动能力,以高速高效的战术反击瓦解敌人的进攻,也就是用进攻对付进攻,达到防御的目的。

    最初的时候,李东石很不适应新的防御战术。

    不管怎么说,他是空降兵出身的将军。更加擅长阵地防御。

    事实上,第十战斗单位的官兵也不大习惯新的防御战术。

    正是如此。第十战斗单位成立之后,一直在共和国的西南地区进行高强度刮练≡于这个安排,用共和国陆军参谋长的话来说。刮练一支擅长进攻的部队比刮练一支擅长防御的部队难得多。所以才让空降兵去熟悉进攻战术。唐愈的话也没有说错∠竟在共和国陆军中,真正擅长阵地防御作战的就只有3个空降旅,其他的部队都擅长进攻‰其让其他的部队学会如何打阵地防御战,还不如让空降兵学会如何打装甲突击战。

    高强度练的结果就是,第十战斗单位是共和国陆军许战能力最全面的部队。

    面对美军第7步兵师的进攻。李东石既没有大意轻敌。也没有过分高估对手的实力。

    当时,美军先头部队的兵力在四人左右,预计在7月8日凌晨到达的主力部队则有大约的田名官兵▲李东石只在正面留下了2个战斗营。除去在锡尔特方向上协助第一战斗单位作战的部队之外,李东石手里还有至少个战斗营与口个支援营随时能够参加对付第7步兵师的战斗。

    由此可见。李东石留下了一妾非常强大的预备队。

    事实上,第7步兵师的实力并不弱。

    在美军的众多王牌部队中第7步兵师的名声不算最响亮。但是论作战实力,第7步兵师却足够强大‰岛战争期间,正是勒步兵师在三八线一代的阻击行动,让共和国陆军不得不放慢进攻步伐,为美国当局“体面撤退。争取到了足够的时间。也正是这场战斗。让第7步兵师名声大燥,并且在随后的改编中被保留了下来。成为美国陆军中建制最完备的步兵十一。

    如同美国陆军在美国军事量中承担的任务一样。美军中数量最多的步兵部队实际上就是更加重视防御能力的地面部队。

    按照美军的军事思想,即便与共和国军队这样的强大对手交战,承担重任的也不是陆军,而是空军与海军。正是如此,第7步兵师改编的时候进一步加强了防御作战能力〈照美军的作战思想,防御作战能力绝对不是挖掘与修建阵地的能力,而是更加重视装甲量的作战能力。事实上,伊朗战争之后,美国当局就在吸取进攻能力不足的教刮‰岛战争中。美过陆军缺乏突击能力的缺陷彻底暴露了出来u如在攻打五老的时候,如果美军地面部队的进攻能力再强大一点,2个陆战师就不会全军覆没了。等到共和国陆军在南亚次大陆上打了一场酣畅淋漓的进攻战。美国陆军终于大彻大悟。从某种意义上讲,让布昌歇尔在欧洲军团搞编制改革,就是美国陆军为摸索新战术采取的行动,只是效果小定入用显。

    总的说来,第7步兵师并不缺乏突击能力。

    对美军来说。缺少的只是种突击的能力一一火力。

    因为美国军队最先在联合作战上打开局面,所以美国陆军过早的放弃了火力。或者说把火璃援寄托在了其他军兵种身上。虽然美国陆军的炮兵并不弱小,在某些方面甚至处于领先地位,比如美国在制导弹药方面的技术水平就比共和国高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3页)
网站无法打开请发送任意内容至邮箱 ltxsba@g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